《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畫》
唐代:王維
遠(yuǎn)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春曉》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贈劉景文 / 冬景》
宋代: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 一作:正是)
《山行》
唐代: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鬢毛衰 一作: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代: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標(biāo)簽: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