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代是文學(xué)史上舉足輕重的時代
在這個詩歌盛極的時代
李白尤為耀眼
他是書寫時代的詩人
他繼承前人詩歌中豁達的精神內(nèi)核
又開新出獨有的奇特、瑰麗、磅礴的想象
被后人尊稱為“詩仙”
大塊假我以文章
且看李白這首家喻戶曉的《望廬山瀑布》
我們對這首詩有怎樣的印象呢?
第一, 如果你看到過廬山瀑布
你會說“古人誠不欺我”
第二, 這首詩“后勁”太大
仿佛大自然的恩澤,把神來之筆送上門來
成就了“詩仙”
許多人對《望廬山瀑布》
可能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知名度更高的這首七絕通常被稱為其二
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詩
詩中寫到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詩中,“飛電”、“白虹”、“河漢”都是對瀑布的比喻
但細細品讀才發(fā)現(xiàn),“銀河”這個比喻,更顯恰當(dāng)高妙
“疑是銀河落九天”
明知不是,卻似乎只有這樣寫最為逼真
今人游廬山,望廬山瀑布
不由感慨非歷覽此景,不足以見詩之妙
九天與銀河,在中國神話中皆有重要地位
李白不留雕章琢句的痕跡
將積極浪漫的神話色彩,隨筆點染在詩句中
表現(xiàn)內(nèi)容又極其逼真,形成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足以得見詩仙的胸襟和才氣
世人愛李白
正是愛他才力非凡、思想飛騰、孤傲奔放
李白這位唐代大詩人
在有限制的詩體中瀟灑自由
人生的路途,往往曲折有致
行進中,他能辦到縱橫無礙嗎?
陽春召我以美景
心之萌動,如春日之暖
二十歲出頭的李白
開始遍訪名山大川,結(jié)交朋友
期許在大好河山和社會仕途中施展自己的青春抱負
離開故鄉(xiāng)后,李白首先南下游成都、峨眉山
在旅途中,李白寫下了《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然后李白乘船沿江而下,來到了九江
寫下了《望廬山瀑布》這首千古名作
還有一首《望天門山》
是李白乘船赴江東經(jīng)過天門山所作——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裹挾著一股雷霆般的氣勢
自信的李白,將足跡踏遍大江南北
以縱情長歌為世人留下一路驚奇
滿腹文采的“詩仙”為江山折腰
留下青春激揚的文字
和詩以歌,唱響《望廬山瀑布》的經(jīng)典傳唱人
來自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青年歌手傲日其愣和牛妞
也縱情山水、縱情詩歌
歌聲流淌出在行進的青春中
對大好河山,對自然萬物的詠嘆
令牛妞記憶猶新的是一次在桂林的演出
演出在江面上
她被漁火、篝火、焰火環(huán)繞
她的歌聲開始變得和以往不同
演出后,她坐著竹筏欣賞江上美景
清澈的水面上,鸕鶿在抓魚
美景在她的內(nèi)心掀起連綿不絕的波瀾
在傲日其愣的歌聲中,能聽到遼闊的草原
在他的青春記憶中
一匹現(xiàn)在已經(jīng)22歲的花斑馬陪伴了他多年
每當(dāng)感到茫然
他都愿意回到家鄉(xiāng)和花斑馬還有牛羊待上一段時間
馬兒不言不語,卻能給他傳遞勇敢和堅強的力量
我們之于青春,像大地之于春天
用開放的心態(tài),飽滿的熱情
誦朝陽之詩,歌窈窕之章
行進的青春給予歌者能量
音樂的力量將經(jīng)典詠流傳
在傲日其愣和牛妞的歌聲中
我們仿佛站在廬山瀑布面前
感受詩人筆下的夢幻和壯美
李白曾寫過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盡顯他對時空的達觀態(tài)度
在路上,每個方向,每處風(fēng)景
都等待著我們?nèi)ヮI(lǐng)悟青春的感覺
青春,那是蟄蟲始振、草木萌動、雷乃發(fā)聲的時節(jié)
那是個體生命向著世界展開的歲月
年少的人兒,心有所向,駕風(fēng)而行
經(jīng)年后
回憶如新瓶舊酒,愈發(fā)醇厚
曾經(jīng)在路上追逐夢想的我們
為當(dāng)下的自己提供源源不絕的力量
正青春的人兒,筑夢踏實,成為自由馳騁的風(fēng)
來源:CCTV經(jīng)典詠流傳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