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曝光的理想MPV、小鵬MPV都看過了吧?
(資料圖片)
話說理想的MPV測試車還真是“勞?!?,別人五一小長假出去玩,他們還做路測,想必是挺趕著發(fā)布的。至于小鵬,在小雷這里也算是“本土新能源勢力”了,所以經(jīng)常能夠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小鵬的測試車拋頭露面。
這不,今天就給我拍到了正在路上測試的小鵬MPV。
(圖片來自雷科技)
MPV對于理想而言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這是該車企純電路線布局的第一步,設計上獨具一格。根據(jù)現(xiàn)有的爆料,理想首款MPV將會采用純電平臺打造,率先應用800V高壓/碳化硅電控,而且在設計上更注重低風阻,可能是MPV市場中妥妥的“新物種”。
(圖片來自@XBA-N3AP)
小鵬的MPV看起來則比較“呆萌憨厚”,從小雷實地拍攝到的測試車來看,新車的尺寸中規(guī)中矩。據(jù)小雷所知,小鵬首款MPV同樣會采用扶搖架構(gòu)打造,不光擁有更充裕的車內(nèi)空間,還具備800V平臺的所有特性,并且智能化方面也會特別的“小鵬”。
到底是有什么魔力,讓新能源勢力埋頭苦造MPV?
MPV:是新賽道?還是“為做而做”?
新能源造車勢力的步調(diào)都很一致:別人做什么,那么我也要做。
很難說這是一種盲目跟風的行為,既然有廠商開拓了這一消費品類,而且做得比較成功,那么就會有更多車企加入賽道搶蛋糕。騰勢D9、極氪009的出現(xiàn),打破了別克GL8、豐田埃爾法等車型的長期“統(tǒng)治”,打開了新能源MPV的格局。
(圖片來自@SugarDesign)
理想和小鵬的MPV是近期曝光,但很明顯他們很早之前就開始立項,并且按著自家的布局計劃有序推進。與騰勢D9、廣汽傳祺M8、別克GL8這一類有共同設計調(diào)性的不同,理想和小鵬的MPV明顯更具特色,前者被調(diào)侃為“火車頭”,而后者卻更像是被放大的G6,總之不是路上常見的貨色。
拋開顏值不談,至少小雷認為國產(chǎn)新勢力對MPV還是各有各的理解,有考慮到產(chǎn)品受眾與品牌定位,沒有選擇去盲目“抄作業(yè)”。從這一點來看,新能源勢力入局MPV,并不完全是跟風,而且MPV也稱不上“豪華”的代表,便宜到小幾萬的五菱凱捷也能叫MPV,畢竟這是“高端面包車”一種更洋氣的叫法。
國內(nèi)車企與海外的產(chǎn)品思路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面對新能源這一賽道,前者更習慣鋪開產(chǎn)品線做消費群體覆蓋,主動摸索用戶的喜好。擴張產(chǎn)品系列的同時,國產(chǎn)廠商又比較喜歡把原有的產(chǎn)品線保留,我們能夠在一家車企看到定位不一的車型,就是他們大力研發(fā)布局的結(jié)果。
(圖片來自騰勢)
相比之下,海外車企更喜歡求穩(wěn),新能源車更多是在原有產(chǎn)品系列上的延展,參考寶馬的iX系列與奔馳的EQ系列即可,從沃爾沃最近推出的EX90也可得知,哪怕設計上與燃油版有很大出入,但仍舊是“純電版的XC90”。
那么理想、小鵬、騰勢等的MPV產(chǎn)品,就是全新的產(chǎn)品線,是新的開始了。
另一方面,小雷在之前的內(nèi)容也講過,常規(guī)的家用轎車、SUV市場已經(jīng)十分飽和,消費者在各個價位段都能夠找到合適的選擇,廠商再卷下去已經(jīng)意義不大。所以我們通過今年上海國際車展能夠發(fā)現(xiàn),車企開始扎堆搞純電小車、皮卡、MPV以及轎跑了。
在新能源時代的召喚下,以前不被看好的車型又逐漸被車企拎了出來,新能源皮卡、越野車、MPV、A0級轎車這些細分領域又開始蓬勃生長。
(圖片來自騰勢)
但在小雷看來,未來的消費主流不會因為MPV選擇變多而取代SUV和轎車,皮卡之類的產(chǎn)品更不可能。只是汽車產(chǎn)業(yè)是不斷向前走的,當SUV和轎車這種形態(tài)無法再獲得突破,那么廠商只能通過其它車型尋求發(fā)展,亦或是摸索未來汽車的形態(tài)。
“面包車”才是“輪上空間”的最佳詮釋?
汽車原來只是點到點的代步工具,如今被賦予了“空間”概念,使用場景也變得更加豐富,這也就導致人們對車內(nèi)空間的渴求愈發(fā)強烈。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人把汽車當作一個“家”。
小雷還記得當時去百度Apollo園區(qū)體驗的自動駕駛汽車,內(nèi)部基本沒有操作臺,四個輪子之上便是一個純粹的乘車空間。
(圖片來自雷科技)
自動駕駛成熟后,汽車的操控部分也就不復存在,就像Apollo的自動駕駛車一樣,成為純粹的“輪上空間”,但這就是后話了。
話又說回來,現(xiàn)在的MPV,不就是級別更高一些的“面包車”么?
與皮卡一般,以前的面包車同樣是具有高性價比的實用車型,簡簡單單的一輛車內(nèi)能容下許多乘客,把后排座椅放下后,其運貨能力甚至比許多SUV更加出色。在今天,面包車仍然是眾多追求極致空間的“偏執(zhí)狂”,以及貨拉拉司機的首選。
同時面包車不屬于貨車的范疇,不受限行約束,至今仍是城市運力的主力軍。早些年風靡面包車市場的金杯,靠著皮實耐用的產(chǎn)品成為不輸五菱宏光一樣的存在。
(圖片來自華晨金杯)
主流消費市場很難容得下面包車,盡管它耐用扛造還便宜,但在普通消費者眼里卻是廉價的代名詞,內(nèi)在很簡陋,舒適性很一般,而且以前的人們對汽車的觀念大多停留在代步工具上,還未形成“空間”概念。面包車老大哥金杯也因為不重視技術研發(fā)與投入,漸漸被市場的洪流淹沒。
看到MPV市場活躍的金杯,估計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吧......
實不相瞞,小雷是從LEVC的一場TECH DAY中學到了“輪上空間”這一名詞,聽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是電動汽車與自動駕駛發(fā)展的一個方向。
LEVC的還管這種形態(tài)叫“輪上大平層”。
(圖片來自LEVC)
拋棄了復雜的內(nèi)燃機系統(tǒng),電動車的結(jié)構(gòu)簡單許多,集成度、模塊化水平有了質(zhì)的提升。LEVC將電動汽車的ODP(集成式車載電源管理模塊)平鋪,放置在動力電池包與地板之間,調(diào)整轉(zhuǎn)向機、抵押蓄電池的位置,讓出了更多的前艙空間。
在SOA架構(gòu)和L.OS的結(jié)合下,LEVC帶來了XSpace Family產(chǎn)品陣容,其中就有不少都是MPV。在這家115年的“老字號”看來,MPV才是“輪上大平層”的最佳詮釋。
把汽車的核心部件盡可能塞到車底,相對應的底盤之上的空間無疑會更加寬松。
很顯然,時代變了,在各種“買房難”等因素影響下,人們重新審視起了汽車空間的重要性,新能源與智能化時代,廠商更是把汽車定義為“第三空間”。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否MPV,不少新能源車都會標配“零重力座椅”,更有甚者還能自由調(diào)整座椅的姿態(tài)和布局,讓汽車變成一張能睡覺的大床。
(圖片來自極氪)
當汽車擁有MPV一樣的身形,何止能當睡覺的大床,簡直就是“移動會議室”、“陸地頭等艙”,主打的就是一個舒適自由。
豐田埃爾法之所以能被稱作“保姆車”,理想L系列被稱作“奶爸車”,關鍵就在于它們的空間、舒適性做到頂級,前者還能在某些場合充當商務級用車,乃“高級面包車”界的萬金油。
另一方面,MPV空間更大,廠商能夠塞進更多更先進的配置和電池,幫助汽車走得更遠。至于“輪上大平層”這種概念,恐怕得等到自動駕駛完全普及之后才能說了,現(xiàn)階段的MPV,就是更高級的“面包車”。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輪上大平層”
主打空間的“輪上大平層”概念,讓MPV這樣的“龐然大物”得以回歸主流汽車市場。
既然是“面包車”,正好說明這類車型塊頭大,里頭的人是坐得爽,停車的那個人估計不會這么想,跟別人擠車位還得多調(diào)整幾趟才行。買MPV的不一定都是大老板,但能給MPV提供一個合適的車位的,怕不是非富即貴。
(圖片來自極氪)
騰勢D9月銷量過萬只不過是一個參考,說明這款產(chǎn)品切中了一些消費群體的痛點。說明白一些,MPV是提升出行質(zhì)感的一種選擇,或者是以家庭為出行單位的用戶,他們對空間感要求更高。
剩下的普通消費者,或許僅僅只是想擁有一輛用起來舒適,能夠代替兩條腿的代步工具。
不過小雷還是對國內(nèi)的汽車制造感到很驕傲,無論是面向大眾或是小眾的車型,都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打破傳統(tǒng)品牌的“壟斷”,并且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理想、小鵬都是國內(nèi)新能源勢力中最為注重智能化、三電技術的,首款MPV都可以稱得上是“新物種”,早期面向的還是喜歡嘗鮮的用戶,隨后才有被更多消費者接受的可能。
那么車企只需要讓這個領域保持足夠的活躍,逼迫行業(yè)創(chuàng)新就可以了。但說句不好聽的,新車前期產(chǎn)量還未鋪開,成本都比較高,要是銷量不理想,相當于車企在貼錢賣車。
無論理想不理想,MPV市場這塊,新能源勢力是非吃不可的,剛好也能對雷克薩斯LM、埃爾法、GL8這一類傳統(tǒng)車型造成沖擊,別老讓傳統(tǒng)車企擠牙膏,多逼一逼他們,消費者才能買到更好的車。小雷相信理想、小鵬加入以后,MPV市場必定會更有意思。
(圖片來自奔馳)
兩款車具體啥時候發(fā),官方并未確定,我個人猜測會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公布,喜歡“輪上大平層”的小伙伴還真可以多等一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