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當時的小雷還是一個OPPO Find N一代和iPhone 14 Pro的雙持用戶,這兩臺機子的分工也非常簡單:Find N用于登錄了工作微信,負責運行微信讀書、嗶哩嗶哩漫畫和F1TV,而iPhone 14 Pro則用來處理除了上述四種場景之外的所有使用場景。
沒辦法,作為一個有著豐富摔車經(jīng)驗的自行車愛好者,在一次次被電動車撞進綠化帶后,Apple Watch已經(jīng)成了小雷不可或缺的騎行裝備。再加上大學期間半吊子Android開發(fā)者的經(jīng)驗,讓我非常清楚Android開發(fā)者為了保證App活躍或者不活躍能做什么。
(資料圖)
圖片來源:雷科技
所以,我對Android手機的性能、拍照等功能都基本沒有特別的要求,以至于我可以拋開一般用戶對Android手機性能的追求,從一些相對不重要的角度挑選手機,比如索尼Xepria 1 IV的21:9+輕薄外觀設計、三星Galaxy S22+的四等窄邊框,或是擁有全套谷歌服務的Pixel 7。
但很顯然,國內(nèi)水深火熱的Android生態(tài)屬實給索尼、三星和谷歌這些「洋和尚」上了不小強度,國際旗艦的種種水土不服也讓我意識到「我確實需要一款國產(chǎn)Android手機」。就在這時,小雷拿到了當時還在保密階段的小米13。更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我居然在短暫的使用后就買下了這臺機子,還一直用到了現(xiàn)在。
所以在半年后的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無腦果粉」+「云洋鬼子」為期6個月的國內(nèi)Android之旅。
不對比就沒有傷害
跟大多數(shù)人選擇Android手機的方式不同,我選擇小米13作為Android主力機并不是因為小米13「做得有多好」——我對小米13的大多數(shù)賣點都不感興趣:習慣隨身帶相機的我?guī)缀醪挥檬謾C拍照,不玩手游也讓我對小米13的性能和散熱沒有任何期待,更不用說Android手機用Netflix看HDR視頻時低亮度的問題。
我選擇小米13,其實是因為小米13的所有特點都躲開了我的「一票否決線」:
小米13采用了業(yè)內(nèi)罕見的四等窄邊設計,勻稱的邊框不僅帶來了更好的視覺效果,甚至邊框還比iPhone14 Pro更細。此外小米13屏幕與機身的R角銜接流暢自然,純平的機身正面不會出現(xiàn)S22那樣邊框曲線刮手的問題,同時一體化的后蓋也不會像三星、索尼那樣帶來額外的縫隙。
圖片來源:雷科技
189g的重量雖然不算輕盈,但和動輒200g起步的旗艦手機相比,小米13的重量加上7.98mm的機身巧妙的重量分布共同造就了小米13輕盈不墜手的握持手感。再加上小米13沒有采用曲面屏,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小米13從我的購機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
其他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小米13沒有索尼那樣的雙前置揚聲器,但換來的是更平衡的整體手感;小米13沒有一英寸超大底,但換來的是更加耐看、不需要用復雜的線條解決的相機「小黑方」;小米13沒有采用超聲波指紋,但也讓我可以選擇普通的鋼化膜而不是貼起來麻煩手感還糟糕的水凝膜或光固化膜。
小米13在硬件上的每一點「妥協(xié)」,恰好都在我對手機的忍受范圍內(nèi),同時還換來了更多讓我喜歡的特點。這種「不冒犯」的設計,恰恰是我選擇小米13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了,機無完機。在小米13上也有一些我不喜歡的地方,比如高亮拋光的鋁制邊框設計無法體現(xiàn)出金屬中框的深度和質(zhì)感,讓中框看起來像是手機店里模型展示機的電鍍塑料一樣掉價。帶涂層的玻璃背板破壞了手機背面的純色設計,光面的玻璃也讓手機變得「滑手」,同時也更容易留下磨損與使用痕跡。
圖片來源:雷科技
好在比起不勻稱的底邊、影響顯示效果的曲面屏和「劍弩拔張」相機設計,「少做少錯」的小米13反倒是更適合我的選擇。
是Android,更是小米
如果說外觀和硬件設計是吸引我購買小米13的動力,那讓我堅持用它到今天的,應該就是MIUI了??赡艽蠹乙呀?jīng)看出來了,我是「Google服務愛好者」,這和我最開始使用Android手機時所有Google服務都可以直接連接有關。另外,多年使用Android的經(jīng)驗也讓我對Android手機有一個聽起來很莫名其妙的要求:
我希望我的手機還是一臺Android手機。
聽起來這么需求很奇怪,畢竟Android講究的就是一個「勃勃生機萬物競發(fā)」,不同品牌的系統(tǒng)或多或少都會對Android的原生組件進行一些修改。只不過有些品牌出于主動或被動的考慮,為了將用戶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對系統(tǒng)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造,甚至讓大家覺得自己運行的是一個脫離Android生態(tài)的新系統(tǒng),比如真的魔改了Android虛擬機的YunOS。
不過在小米13上,我依舊能找到熟悉的Android體驗:將桌面改回抽屜樣式,在系統(tǒng)設置中重新啟用谷歌組件,激活Google Play商店,小米13依舊是一臺運行著Android系統(tǒng)的手機,我在Play商店購買、解鎖的付費App也都能正常使用。甚至把圖標改成OneUI風格并修改桌面壁紙后,小米13看起來甚至和小雷之前使用的Xperia、Galaxy和Pixel沒什么區(qū)別。
但這只是看起來沒什么區(qū)別而已,作為國內(nèi)可能是最成熟的定制Android ROM,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MIUI已經(jīng)不再需要像V4時代那樣憑借特立獨行的「魔改」來留住自己的用戶了。在小米13身上,MIUI的對Android的定制更多地是「潤物細無聲」地延伸。
圖片來源:雷科技
比如Google至今沒有實現(xiàn)的「應用分身」、更加實用的小愛語音電話助理,以及「更適合中國移動生態(tài)」的App權(quán)限控制。作為一個iPhone用戶,我已經(jīng)想不起來我走路擺手時激活了多少次國內(nèi)App的搖一搖廣告了——大家都意識到了問題,但只有小米邁出了這一步。
不可否認的是,MIUI對Android的定制也造成了許多「不可逆」的破壞,比如說MIUI的主題徹底替代了Android 13中主題色和自適應圖標,MIUI的狀態(tài)欄和通知頁也完全取代了原生Android的特性。
要知道原生Android早已不是2.3時代的樣子,不少來自Google第一方的功能都越來越實用,比如在Android 13中加入的前臺服務管理器、運行時權(quán)限、文本復制預覽和媒體控制組件。當然了,還有能從根源解決Android系統(tǒng)「返回」和「向上」混為一體的「所見即所得」側(cè)邊返回預覽。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很顯然這些功能在MIUI中都不會出現(xiàn)。不可否認的是,MIUI的超級壁紙確實非常有意思,在權(quán)限管理方面也比Google這種水土不服的外國友人要好得多。但超級壁紙總有看膩的一天,來自Google第一方的Android系統(tǒng)未來也一定會憑借全新的API超越上一個版本的MIUI。
再說了,堅持品牌特性和融入Android新特性這兩點并不沖突,比如我前段時間體驗的某折疊屏手機,他們的「OS」就對Android進行了大刀闊斧地修改,但同樣為用戶留下了選擇的空間。
照這么看來,比起「在歐洲是Android手機,在中國是MIUI手機」這種迷惑發(fā)言,「運行Android的MIUI手機」這個稱呼似乎更適合小米13。
國產(chǎn)安卓的求「升」之路
歸根結(jié)底,小米13之所以能從熱火朝天的國產(chǎn)Android手機中吸引到我的關注,憑借的并不是他做對了什么,而是它「沒有做錯什么」。當然了,這里的對與錯僅僅是我個人跟我的使用場景作出的判斷,適合我的并不一定就適合大家,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明白。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難以在國產(chǎn)手機中挑選一臺「平平無奇」的手機,其實也是國產(chǎn)手機根據(jù)國內(nèi)用戶的使用習慣發(fā)生改變的多樣化的體現(xiàn)。而正是這種多樣化將國產(chǎn)手機的市場競爭從殊途同歸的硬件軍備競賽中解放出來,讓廠商開始關注那些「旗艦配置之外」的東西。比如vivo那用過都說好的指紋識別、華為的多平臺互聯(lián)和小米13 Ultra的「超大杯」相機。
圖片來源:雷科技
大約是2014年之后,國內(nèi)消費者開始關注國產(chǎn)品牌手機。但由于企業(yè)議價能力和產(chǎn)品定位的問題,當時的國內(nèi)品牌能且僅能與海外品牌打價格戰(zhàn),「用更低的價格提供類似的功能」也成為了這些國產(chǎn)手機的共同目標。
但現(xiàn)在的手機市場已不再是10年前的格局,憑借更高的出貨量和更強的研發(fā)能力,國產(chǎn)手機品牌的產(chǎn)品定位已不再是「50%的價格買80%的體驗」,而是用「100%的價格提供200%的體驗」。
圖片來源:雷科技
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國內(nèi)手機品牌打的是一場「升」存戰(zhàn),這里的「升」不僅是品牌升級的升,同時也是手機售價的「升」。過去被我們多次提起的「米沖高」,就是小米提升產(chǎn)品和品牌形象的最好體現(xiàn)。
可以預見的是,國內(nèi)品牌在未來都還將繼續(xù)發(fā)力沖擊高端市場,從而實現(xiàn)品牌調(diào)性和手機售價的「雙重提升」。而未來的國產(chǎn)手機,也將繼續(xù)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實現(xiàn)品牌的自我價值,并將更多更好的產(chǎn)品帶給一路支持他們的用戶。
但無論未來如何,至少目前來說,我依舊認為小米13是一款瑕不掩瑜的手機。盡管它小毛病不少,MIUI在一些細節(jié)處也常常「不拘小節(jié)」,但從整體來看,小米13依舊是一款合格的次旗艦:
小米13沒有Pro或Ultra那樣的相機配置,也沒有S23 Ultra那樣出色的屏幕,甚至在質(zhì)感上也略微遜色于我手上的其他Android手機。但因為小米13沒有采取激進的設計,所以面對有著截然不同購機需求的挑剔消費者時,小米13依舊是一個「萬金油」的存在。
圖片來源:雷科技
即使用了半年,我也不一定能說出多少個小米13讓我印象深刻的優(yōu)點。但對我來說,小米13沒有讓我「用不下去」的地方,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在半年后繼續(xù)用下去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