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氣冷了,真是季節(jié)不饒人,這不,小區(qū)人家陽臺上都曬起了換季衣被,這要是在老早住平房那昝子,街前屋后空場子上一定是曬得花花綠綠一大片,煞是好看!我常常想起老媽常對我們講的一句老南京話——“盡湯下面”。
此話是老城南人常說的口頭語,啥意思呢?從字面看,是根據(jù)已有的湯水多寡,決定下若干切面(面條)。若將此話加以引申,則是根據(jù)實際情況處理事情,即“看事做事”、“量體裁衣”之意。它可指事物也可指人,乃至條件、環(huán)境、狀態(tài)……既可言大范圍,也能講小事情,生活瑣事也用得上,譬如,天冷上布店扯(買)衣料,買回來的尺寸不夠做長褲,于是“看事做事”干脆“盡湯下面”改做成短褲頭(內褲);或本欲裁布料做大人衣裳的,因料子買少了,于是“盡湯下面”,改做成小孩子衣褲。舊時,窮人家到米店、糧行買米,總是帶條(只)洋布(白棉布)米口袋零打碎敲地量幾升(計量單位)糙米回家做飯,當年米價飛漲,到手的工資入不敷出,往往打算買米的錢只能“盡湯下面”買些雜糧熬鍋稀粥應付……諸如此類,皆屬“盡湯下面”范疇。
“盡湯下面”也有別“該花則花”別死呆死板、一成不變之含義。記得有一次老媽曾對三弟說過:“小三子啊,到新街口百貨公司買東西(購物),要是看到合式(合算)的汗衫,也給你弟弟帶條回來,不要舍不得花錢,帶的錢‘盡湯下面’,用完了算和拉倒噢!”
黃肖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