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凡是好色多情的皇帝,最終,都沒有幾個會有好下場。
因?yàn)榛实郾揪褪橇桉{于萬人之上的人,所以,就得要求他們摒棄所有的七情六欲,做一個只會治國國家的冰冷機(jī)器。一旦某人坐上了這孤家寡人的高位,若他還想著花前柳下鮮衣怒馬,那么,此人必然會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毋庸置疑地,宋徽宗趙佶就是這樣一位皇帝。
【資料圖】
這個人的藝術(shù)造詣極高,書法瘦挺爽利,如竹枝蘭葉,筆力遒勁,自成一體,是為"瘦金體"。他在繪畫方面也格外有造詣,擅長花鳥,境界尤為高妙。除此之外,他還是個收藏大家,當(dāng)時,許多名人字畫都被他花重金買來,收藏在宮里。
但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一點(diǎn),他應(yīng)該跟李煜一樣深有同感。他們倆都屬于同一種人:"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可以說,當(dāng)一個皇帝與會不會畫畫沒有任何關(guān)系,如果,趙佶做個風(fēng)流瀟灑的王爺,那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可是,歷史從來不會讓任何一個人留下太完美的一筆。就算唐太宗再圣明,玄武門之變也是他永遠(yuǎn)抹不去的污點(diǎn)。說起來,趙佶不僅書畫雙絕,而且,也是個情種。史書記載,他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要說他后宮也是美女如云的,可是,他偏偏要去尋花問柳。
于是,他遇上了被稱為"青樓第一人"的名妓李師師,留下了一段風(fēng)流韻事。
京城自古繁華,所有的酒樓、青樓、客棧都愿意選擇這富貴繁華的地界。更何況,這兒是天子腳下,沾著點(diǎn)龍脈也是好的。所以,當(dāng)時最頂尖的酒樓--"樊樓"就佇立在這里。這可是天下最紙醉金迷的地方了,也難怪趙佶與李師師在此沉醉不知?dú)w路。
早在宋真宗時期,樊樓就為官家供酒。每天上繳官府酒稅可達(dá)兩千錢,每年銷售官酒足有五萬斤。到了宋仁宗時期,這里才真正算是沾染上了"龍興"。宋仁宗曾御駕親臨,在此宴飲,這酒樓借著皇帝的名聲,生意可就更好做了。
到了宋徽宗趙佶時期,樊樓的主樓已經(jīng)被擴(kuò)建成了五座三層。上元佳節(jié)之時,這里的每間屋子里都會被裝飾上花燈火樹銀花。在這里,甚至還為趙佶設(shè)置了御座,專門供他和李師師尋歡作樂,旁人不得靠近。說起趙佶和李師師的相遇,還要得益于他身邊的一位宦官。
這位宦官在入宮之前就常常混跡于花街柳巷,對于花魁歌姬格外熟悉。在其得知趙佶一有了尋花問柳的心思,他立馬就給皇帝推薦了才貌雙全的李師師。李師師雖然做著迎來送往的事,卻是個極有性格的人。趙佶帶著厚禮來見李師師,卻吃了她的閉門羹。
原來,趙佶謊稱自己是個商人,結(jié)果,不成想李師師最看不起商人,覺得他們都是些見錢眼開的財奴,委身于這樣的人,才是輕賤了自己。第二天,京城里便出現(xiàn)了一個大新聞--金尊玉貴的皇上去青樓了。李師師恍然大悟,昨天那個根本就不是什么商人,而是當(dāng)今圣上。
不過,她絲毫不為得罪了皇上而憂心。既然,他上趕著來看自己,那么,他肯定是不會舍得傷害自己的。李師師還真是猜對了皇上的心思。次年正月,看膩了宮里花團(tuán)錦簇的趙佶又想起了鄉(xiāng)野間的幽蘭李師師。于是,他御賜名琴與銀兩給了李師師。
兩個月之后,他再次去看望李師師。
這一次,李師師淡掃峨眉,跪接皇上。倒不是畏懼皇威,只是聽說:當(dāng)今圣上書畫才藝無雙,才多了幾分欣賞和敬畏。從那以后,趙佶常常在夜間來找李師師。他實(shí)在是厭倦了后宮諸人涂脂抹粉、珠光寶氣,唯有師師一身素服,略施粉黛,讓他覺得不僅不張揚(yáng)而且恰到好處。
這么多年來,趙佶賞賜給李師師的東西和寵愛,不比后宮任何一位妃子少,甚至,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她們??墒?,自始至終,他們倆都是名不正言不順,趙佶沒有給過李師師任何名分。
樊樓里聚集了當(dāng)時天下所有色藝雙絕的女子,她們或善于鼓瑟吹笙,或善于舞蹈唱曲,或善于詩詞文賦。但是,只要李師師在身邊,趙佶從來不會為了任何人而側(cè)目。后來,金兵南下,慌亂之中,趙佶禪讓了皇位給太子趙桓,太子尊徽宗為道君太上皇帝,專奉道教。
此時,李師師拿出了趙佶的所有賞賜,上書給開封府尹,并表示:"愿意把這些錢上繳府庫,以幫助河北官兵添購裝備軍餉。"但是,他又怕國破家亡之后見辱,所以,要求出家為道士。后來,金人果然兵臨汴京城下。
金國主帥尋到李師師,說金國國主久慕師師芳名,非得到她不可。
這個時候,李師師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堅(jiān)定:"我本是一介歌姬,卻得皇上青睞,寧死不能從命。你們這些人,朝廷哪有一點(diǎn)兒虧待你們了,你們做這種無父無君的事情,不怕遭報應(yīng)嗎?你們可以當(dāng)別人的走狗,但是,不要拉扯上我當(dāng)一件邀功領(lǐng)賞的禮物。"
說完,她堅(jiān)定地拔下頭上的金簪,義無反顧地刺向了咽喉。鮮血順著簪子流下來,跌落在地,碎成了花瓣一樣的浪漫。但是,她并沒有因此而死去,所以,她又折斷金簪,吞金而亡。以此,全了她與趙佶的情誼,也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而殉葬。
相比之下,趙佶就懦弱了許多:在他聽說師師殉國之后,除了流下兩行清淚來祭奠,便一無所有了。
由于,正史不屑于提到李師師的名字,但是,在野史傳聞及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聊中,卻是津津樂道的話題,她的故事也隨之帶上了一層傳奇乃至神秘的色彩。由于,李師師色藝雙全,貌若天仙,同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文人的筆記小說中記載著她與不少文人的交往。
如:張端義《貴耳錄》、張邦基《墨莊漫錄》
參考資料:
【《李師師外傳》、《大宋宣和遺事》】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