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你身邊的未成年人看短視頻的多不多,對于當下的這種風潮,專家顯然看不下去了,這就是一種毒害。
近日,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與行為實驗室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lián)合發(fā)布《未成年人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數(shù)字生活與網絡保護研究報告(2021~2022)》,其中披露,頻繁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與從不或很少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相比,重視財富成功、社會名氣、形象出眾的比例分別高出12.31、4.07、16.55個百分點。
據法制日報報道稱,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文珺認為,短視頻、視頻、網絡游戲等網絡媒介,在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內容產品的價值輸出上可能存在單一化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袁治杰認為,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算法推薦導致的“信息繭房”問題,算法推薦服務如果應用到未成年人身上,會形成極強的“信息繭房”效果,應該要讓孩子看到多元的信息。
高文珺說,從結果看,玩網絡游戲的頻率可能會影響未成年人的外在價值取向。就城鄉(xiāng)對比來看,玩網絡游戲可能對農村未成年人的影響更大;就年齡階段來看,玩網絡游戲可能對高中生價值取向影響更大。
高文珺認為,短視頻、視頻、網絡游戲等網絡媒介,在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內容產品的價值輸出上可能存在單一化問題,讓未成年人更多去注重財富、名氣和外表這些外在價值取向,而降低其對個人成長等內在價值的關注度,“因此,要關注如何讓網絡內容媒介對未成年人的價值取向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運慧看來,除了平臺企業(yè)加強自律,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之外,還要依法加強對網絡平臺的治理,實行他律。
王運慧建議,根據我國法治社會建設規(guī)劃,應該盡快完善網絡信息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比如盡快出臺專門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規(guī)等,形成系統(tǒng)性、整體性規(guī)范體系,依法鼓勵平臺企業(yè)積極探索利用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算法支撐優(yōu)質數(shù)字內容的推送、支撐多元價值觀內容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