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教育信息網(wǎng):“低聲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財金網(wǎng)消息 “從小,我就習慣了爸爸的高嗓門。他無論和誰說話,都是大眼睛一瞪,聲如銅鈴。
伯父和人說話也是,貌似天生的大嗓門,用我媽媽的話來說,這哥倆和人說話,永遠像是在吵架,就不能聲音小點,慢慢的,清楚地說嗎?
到后來我長大,嫁人,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公公婆婆之間的說話方式很有意思。
他們從來沒有大聲說過話,日常間的柴米油鹽,都是慢慢的,和和氣氣地說。
我才明白,正常的說話方式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
又聯(lián)想到平日里我們教育孩子,總是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音量,帶上了情緒。
逼迫孩子看我們的臉色行事,讓他們根據(jù)我們音量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jié)果無非兩種:
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么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jié)束訓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干。
但是,當你壓低聲音、語調(diào)平靜、嚴肅地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里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恐懼和抵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
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說話,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