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涇陽縣人民法院永樂法庭審判庭已坐滿了當事人。“法官,魏某拖欠我們工資不給,你一定要幫我們要到工資…… ”王某向法官訴說著,一起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案正在調解中。
2018年1月,王某、張某、李某三人一起來到魏某承包的工地上干活,雙方約定每人每日工資為180元,完成魏某指定的工作后便支付所有的工資。2018年4月工作完成,但魏某卻未支付工資,而是向王某等三人出具了一份欠條,欠條上載明所欠工資的數(shù)額,并約定5月1日支付工資。到期后,王某等三人以微信、電話等多種方式催促魏某支付工資,魏某以工程未結算、未收到錢為由推脫拒付,之后便不接電話、不回微信。辛辛苦苦掙得的血汗錢沒拿到,有的只是空頭白紙一張,王某三人越想越氣憤,幾經詢問后,他們決定訴至法院。
收到案件后,劉??ü偌皶r通過電話、微信、QQ、抖音等方式聯(lián)系魏某,終于通過添加微信聯(lián)系到魏某,他聲稱自己人在外地暫時不能回來。為了使事情及時得到解決,以防魏某再次聯(lián)系不上、拖延拒付,法官隨即決定通過微信對雙方進行調解。視頻中,法官向魏某講解了關于《勞動法》等法律規(guī)定,并對其進行了思想教育,魏某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連聲向王某等人道歉。見此情形,法官趁熱打鐵、耐心引導,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魏某當即通過微信轉賬方式支付了王某等三人的工資,工人師傅終于得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近年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法官提醒,務必保留好工作過的相關證據,如工作文件、工作照、勞動合同、工作記錄等,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