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發(fā)布12字“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
縉云縣各單位高度關注發(fā)布會,紛紛通過網絡直播、電視轉播、官方公眾號等途徑收看、了解發(fā)布會,并第一時間組織了學習。
★ 縣委辦
6月12日晚,縉云縣委辦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會,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發(fā)布會精神。
會議指出,“浙西南革命精神”是艱苦環(huán)境下造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艱苦環(huán)境下造就的軍民魚水情,是艱苦環(huán)境下造就的領袖身先士卒的風范,是艱苦環(huán)境下造就的黨鐵一般的紀律。“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是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練、生動總結和準確概括。
會議要求,全體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認真領會“浙西南革命精神”實質,深刻領悟“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12字表述語的豐富內涵。同時,要結合工作實際,把學習貫徹的過程轉化為堅定信念、推動發(fā)展、解決問題、激發(fā)動力的過程,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做好“三服務”工作,把辦公室建設成為對黨絕對忠誠的“堅強前哨”和 “鞏固后院”。
★ 縣人大常委會機關
6月12日晚,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利用周三夜學時間,組織機關干部認真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發(fā)布會精神。
會議認為,“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厚植麗水大地,造福麗水人民的寶貴財富。“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12字表述語,既全面準確地反映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內涵,又與弘揚踐行活動初衷高度契合,必將引領麗水人民攻堅克難、奮勇前行,為加快推進高質量綠色發(fā)展提供不竭動力。
會議強調,人大機關干部要深刻領會“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精髓要義,扎實推進弘揚踐行活動,當好“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忠實守護者、堅定傳承者、自覺踐行者,真抓實干、勤勉盡職,推動人大工作不斷接力前行,努力把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建設成為全面擔負起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奮力譜寫履職為民的時代新華章。
★ 縣府辦
6月12日晚,縉云縣府辦召開全體干部會議,組織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等最新研究成果。
會議指出,92年來浙西南革命黨員們始終忠誠使命,堅守革命精神,堅持努力奮進;始終求是挺進,突破自我,追尋發(fā)展真諦;始終植根人民,引領未來,開創(chuàng)新時代。
會議指出,“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在極端艱苦的日子里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后的勝利,就是因為心中的信仰始終堅定執(zhí)著。
會議要求,全體干部務必要牢記“浙西南革命精神”核心內涵,立足工作實際,忠誠擔當,勇于奉獻,全力發(fā)揮“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的潛在動能,提振“兩山”理念的內生動力,為推動縉云更好更快實現高質量綠色發(fā)展作出貢獻。
★ 縣紀委監(jiān)委
6月12日下午,縣紀委監(jiān)委召開全體干部大會,及時學習傳達我市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成果。會上,縣紀委副書記、監(jiān)委副主任趙利堅傳達了市委胡海峰書記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發(fā)布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內涵表述語的具體內容,并組織全體干部收看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新聞發(fā)布會視頻,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要全面貫徹胡海峰書記的講話精神,把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轉化為推進紀檢監(jiān)察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動力。下一步,縣紀委監(jiān)委將利用周一夜學時間,開展學習討論、交流發(fā)言等活動,努力在全委機關掀起新一輪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熱潮。
★ 縣委組織部
6月12日,縣委組織部組織全體干部開展集中學習,進一步做好“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內涵表述語的學習宣傳工作,擴大“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影響力和正能量,不斷加強“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學習、傳播、弘揚。
會上,通過全文學習市委“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新聞發(fā)布稿,再次加深了部機關干部對活動“源于歷史、融入現實、引領未來”開展初衷的理解,了解了以內涵表述語為核心的階段性成果,明確了做好“三篇文章”的工作要求,激發(fā)了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使命感、責任感。
會議要求,一是學深學透,樹立主人翁意識。深刻領悟“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發(fā)揚組工干部“功成必定有我”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為引領,全面提升干部、基層黨建、人才工作質量。二是廣泛宣傳,提升知名度。加大力度盤活中共縉云一大、中共處屬特委機關舊址等紅色資源,打造可感可知可體驗的黨員紅色教育基地,及時宣傳展示工作成果,打響縉云特色品牌形象。三是融入實踐,提升工作質量。把“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活動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通過主題教育活動,更好地推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活動不斷走深走實。
★ 縣委宣傳部
6月12日,縉云縣委宣傳部召開集中學習會,第一時間組織部機關和活動辦全體干部,深入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12字內涵表述精神。
大家認為,“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表述語準確地反映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內涵,充分契合了“源于歷史、融入現實、引領未來”的活動初衷,這12個字言簡意賅,讓人銘記于心,今后要進一步發(fā)揚傳承老一輩革命先烈留下的寶貴財富,把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實際工作中發(fā)揚光大。
會議要求,要把內涵表述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幾點:一要掀起學習熱潮。要組織全縣各單位深入學習內涵表述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每周夜學、主題黨日等方式,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理解內涵表述精神。二要全面營造氛圍。要利用新聞宣傳、文藝宣傳、公益廣告宣傳等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地開展內涵表述語宣傳工作,使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如星星之火傳遍縉云。三要做好轉化文章。要進一步推進紅綠融合發(fā)展,加快紅色旅游景區(qū)、紅色小鎮(zhèn)建設、紅色旅游精品路線打造等紅色產業(yè)發(fā)展,通過以紅促教、以紅帶綠、以紅興村、以紅惠民、以紅揚文,奮力譜寫高質量綠色發(fā)展的縉云新篇章。
★ 縣委統戰(zhàn)部
6月14日上午,縉云縣委統戰(zhàn)部召開部機關全體干部會議傳達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 研究成果發(fā)布會精神。
會議強調,全體統戰(zhàn)干部要把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認真領會“浙西南革命精神”實質,深刻領悟“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12字表述語的豐富內涵,確保讓每位干部學深悟透,入腦入心。
會議要求,全縣統一戰(zhàn)線要準確把握新時代統戰(zhàn)工作的使命任務,要把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實質和做好當前工作結合起來,要堅持把講政治放在首位,做好對統戰(zhàn)成員的思想引領、政治引領、文化引領。要發(fā)揮統一戰(zhàn)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yōu)勢,凝聚人心、聚賢引智、招商引資,精心謀劃協助做好第二屆世界麗水人大會及縉云分會場相關工作。凝聚全縣統一戰(zhàn)線的力量,助推高質量綠色發(fā)展。
★ 縣科技局
6月13日,縉云縣科學技術局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學習。會議傳達學習了市委書記胡海峰發(fā)布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及十二字內涵表述。
會議指出,“忠誠使命、求是挺近、植根人民”十二字內涵表述語是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動的核心成果,標志性成果,是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生動概況和高度總結,將為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精神引領和力量源泉。
會議強調,全體干部職工要積極汲取“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磅礴偉力,發(fā)揚科技精神和科技擔當,堅守初心,充分發(fā)揮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結合“三服務”工作,落實好科技新政和人才工作等創(chuàng)新工作,推進全縣科技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麗水之干”貢獻科技力量。
★ 縣移民辦
6月12日晚,縣移民辦利用了夜學組織開展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的學習會。
會議強調“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我們新時代人去追尋紅色記憶、了解歷史的最好途徑,內涵語中的“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也是對應著我們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實事求是、服務人民的思想,而作為我們移民干部更是要將這十二字的內涵語牢記在心,深刻領悟內涵語的核心思想。
會議要求,各位黨員干部要立足自身崗位特點,將“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讓移民干部前進的不竭動力。
下一步,縣移民辦將大力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的宣傳活動,通過學習會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營造濃厚的氛圍。
★ 縣建設局
6月12日,建設局各單位利用周三夜學時間組織開展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學習會。
通過學習,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刻領悟好“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建設新時代和諧美麗好縉云,增添精彩的建設素材、貢獻更多的建設經驗,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下步,建設局將大力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宣傳活動,通過學習會、宣講會和“縉云建設”公眾號等多渠道宣傳,營造濃厚的弘揚踐行氛圍。
★ 縣綜合執(zhí)法局
6月12日,縉云縣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迅速組織召開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學習會。局全局干部職工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全體干部職工要做好三個要:一要深刻領會 ,特別是深刻學習領會“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這12字內涵;二要知行合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紅色基因深深融入縉云執(zhí)法人的血脈,指引縉云執(zhí)法工作;三要廣泛宣傳,通過宣傳欄、執(zhí)法崗亭、匝道口液晶顯示屏等進行廣泛宣傳,不斷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通過學習會,大家紛紛表示將繼續(xù)傳承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建國70周年之際,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為引領,為“麗水之干” 注魂、賦能、立根,為縉云高質量綠色發(fā)展貢獻執(zhí)法力量。
★ 縣交通局
6月12日,縉云縣交通運輸局召集局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風涵表述語。會上解讀了“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十二字表述語的涵義,要求局全體干部職工在工作中要牢記使用,忠心匠心。
★ 開發(fā)區(qū)(新碧街道)
6月11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發(fā)布“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忠誠使命、求是挺近、根植人民”。開發(fā)區(qū)(街道)組織干部在2樓會議室觀看了發(fā)布會的直播。發(fā)布會后,開發(fā)區(qū)(街道)迅速行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宣傳欄張貼、電子屏滾動、微信工作群等)在本單位、各行政村和企業(yè)大力營造了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的濃厚氛圍,通過深入宣傳學習,推動紅色精神轉化為“麗水之干”的精神動能,為開發(fā)區(qū)(街道)高質量綠色發(fā)展注魂、賦能、立根。
★ 東渡鎮(zhèn)
6月12日晚,東渡鎮(zhèn)利用夜學時間,組織全體干部召開“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學習會,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李周杰要求要將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作為“不忘實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落實,全鎮(zhèn)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忠誠使命、求是挺近、植根人民”12字“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豐富精神內涵,讓紅色精神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讓每一位“東渡鐵軍”汲取中國革命歷史最好的營養(yǎng)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擔綱“麗水之干”,為縉云高質量綠色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東渡力量”。
與此同時,東渡鎮(zhèn)正如火如荼開展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宣傳活動,組織各村主職干部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學習,并及時發(fā)放宣傳海報80余份,要求各個自然村、轄區(qū)中小學、幼兒園以及衛(wèi)生院等切實做好宣傳工作。
★ 大洋鎮(zhèn)
6月12日晚,大洋鎮(zhèn)利用周三夜學組織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學習會。
會議強調,“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是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煉和生動總結。要把“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活動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深挖本土特色,走好“紅綠”融合發(fā)展道路。
會議要求,廣大干部要深刻領悟好“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全鎮(zhèn)干部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并要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在全鎮(zhèn)迅速掀起“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學習熱潮。
通過學習,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為指引,帶頭學習宣講,帶頭服務群眾,帶頭擔當作為,帶頭創(chuàng)新業(yè)績,帶頭弘揚正氣,以“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為開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境界作出更大的貢獻,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七里鄉(xiāng)
6月12日晚,七里鄉(xiāng)利用每周三夜學組織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學習會。
學習會上宣讀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新聞發(fā)布稿件。一是開展弘揚踐行活動的基本考慮;二是弘揚踐行活動的開展情況;三是“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的提煉;四是弘揚踐行活動的下步思考。
通過學習12字內涵表述語,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感觸良多。
干部丁琳煒:“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活動是我們新時代年輕干部追尋紅色革命,聆聽歷史回顧的最好途徑,內涵表述語中的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也是要求我們青年干部要忠誠擔當、實事求是、服務于民。
干部趙赟:“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堅定信念,大步前行的重要支撐。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這幾個字全面準確的解讀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內涵。身為新時代年輕干部,我們要牢記使命,開拓創(chuàng)新,闊步前行。
干部李楚楚:通過學習12字“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再一次深刻理解和領悟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深刻內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每一個黨員的職責,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是每一個麗水人的目標。在今后工作中,我會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為引領,努力工作,求實創(chuàng)新,為七里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下步,七里鄉(xiāng)將大力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宣傳活動,通過學習會、宣講會、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多方面開展宣傳,營造濃厚的弘揚踐行氛圍。
信息來源:發(fā)布綜合
編輯制作:縉云縣廣播電視臺新媒體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