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毫末智行舉行第六屆“HAOMO AI DAY”。在會議上,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表示,從2020年開始,中國市場高級別輔助駕駛搭載率快速爬升,今年1-6月,高級別輔助駕駛的前裝搭載率達到26.64%?;诖耍聊┲切信袛?,預計到2025年,中國高級別輔助駕駛搭載率將超過70%。
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11月,脫胎于長城汽車智能駕駛前瞻部,致力于自動駕駛的人工智能技術。截至2022年3月,毫末HPilot輔助駕駛系統實現在魏牌摩卡、坦克300城市版、魏牌瑪奇朵DHT、魏牌拿鐵DHT、哈弗神獸、坦克500六款車型上的搭載,用戶輔助駕駛行駛里程突破600萬公里。
當前,隨著汽車“新四化”的發(fā)展,智能駕駛已經成為汽車行業(yè)競爭的關鍵領域,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競爭尤為激烈。張凱指出,中國市場在全球智能汽車份額占比已達到57%,中國國內智能汽車市場滲透率也達到總量的26%,增速全球第一。從智能汽車銷售占比、滲透率兩個維度來看,中國市場都大幅度領先歐美市場。“汽車的智能化,特別是智能駕駛,已經成為這一輪市場爆發(fā)的關鍵點。”張凱表示。
在會議上,毫末智行再次強調其在自動駕駛上堅持“漸進式”路線。一直以來,在自動駕駛領域,“漸進式”和“躍進式”的路線之爭長期存在。其中,Waymo是“躍進式”的代表企業(yè),其策略是直接做到L4/L5級自動駕駛,以技術改變行業(yè)。特斯拉、小鵬等則是“漸進式”路線的代表,其策略是在量產車上優(yōu)先搭載L2/L3級輔助駕駛,低成本收集數據,訓練算法迭代技術,最終做到L4/L5。
毫末智行是“漸進式”路線的擁躉。“我們認為,擁有足夠多在用戶真實使用場景中獲取的車輛行駛數據的漸進式路線,會成為推動人類實現自動駕駛的最佳路徑。”張凱表示,這背后有兩個比較關鍵的原因。
首先,漸進式路線量產時間更早,能夠更早形成規(guī)?;?。相對躍進式路線,漸進式更容易獲得足夠數量的數據。其次,漸進式路線是從用戶真實使用場景中獲得的數據,相對躍進式定向采集數據方式而言,成本更低,質量更高。
“結合我們總結的自動駕駛產品能力曲線來看,數據規(guī)模、數據獲取成本、數據質量直接和自動駕駛產品能力提升速度正相關,大規(guī)模從用戶真實場景中獲取高質量的量產數據,已成為自動駕駛走向成熟的核心要義。”張凱表示,在自動駕駛的3.0時代,輔助駕駛是通向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在疫情沖擊、芯片短缺等情況下,自動駕駛也經歷了供應鏈上的一些問題。而在下半年,張凱表示自動駕駛行業(yè)還必須要面對三大挑戰(zhàn):第一,是大規(guī)模自動駕駛數據上云的挑戰(zhàn);其次,是大算力AI芯片的性能突圍的挑戰(zhàn);最后,是城市場景自動駕駛產品的量產突圍的挑戰(zhàn)。
為應對以上挑戰(zhàn),在競爭中實現突圍,毫末智行提出了五條應對法則,包括智能駕駛產品開發(fā)要將安全放在首位;用To c的思維去做To b的事,提升用戶體驗;挖掘出用戶真實場景數據進行數據驅動;實現感知智能與認知智能的高度一體化;以開放的心態(tài)賦能客戶等。
當前,毫末智行已成立三年多,期間公司規(guī)模和數據規(guī)模均有提升。據介紹,當前毫末智行表示其在職員工已超過1000人,其中技術研發(fā)占比高達90%以上。同時,毫末智行數據規(guī)模正快速增加。目前用戶使用毫末智行輔助駕駛產品所產生的輔助駕駛里程,已接近1700萬公里;其數據智能體系MANA的學習時長已超過了31萬小時,虛擬駕齡達到4萬年。
接下來,“毫末HPilot3.0”即將交付,2022年可落地區(qū)域預計將會覆蓋10座城市,2023年的計劃是 HPilot3.0 落地城市超過100個。目前已在北京、保定等區(qū)域開展最后階段的量產沖刺。
根據毫末智行的規(guī)劃,在2022年,將有多達34款長城車型搭載毫末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其中30%為標配;未來兩年,搭載毫末智行輔助駕駛產品的長城乘用車數量將突破100萬臺。
自動駕駛賽道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自動駕駛賽道已經融資超過1500億元,是2020年的三倍以上。今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融資也還在不斷增加,自動駕駛的量產競賽已正式開啟。在這種情況下,毫末智行的突圍同樣面臨不小的挑戰(zhàn)。
關鍵詞: 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行業(yè) 人工智能技術 中國高級別輔助駕駛搭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