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發(fā)現(xiàn),由澳大利亞主導的科研出版物中,涉及中國研究人員的比例從2005年的3.1%上升至2019年的16.2%,且首次超過美國(15.5%)。英國位居第三,之后是德國和加拿大。其中,與中國關系最緊密的領域是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和能源。在這三個領域,由澳大利亞主導的出版物中約1/3有中國科學家參與。
上述研究的作者、澳中關系研究院院長詹姆斯·勞倫斯森表示,“有很多人在談論美國和中國在技術上的脫鉤,但如果你看看科研出版物,就會發(fā)現(xiàn)雙方的合作仍在增加。事實是,中國已經(jīng)成為全球知識創(chuàng)造的中心”。勞倫斯森警告稱,危言聳聽的“中國干預”論調(diào)可能會切斷澳大利亞的重要機會。
報道稱,這項新研究出爐之際,澳大利亞的大學正面臨由于海外學生減少引發(fā)的研究經(jīng)費危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高等教育政策學者安德魯·諾頓表示,國際合作對澳大利亞至關重要,因為澳大利亞永遠無法與中國和美國等國家的巨大研究資源競爭。
英國《金融時報》22日稱,十多年來,澳大利亞享受著中國主導的礦業(yè)繁榮帶來的經(jīng)濟增長。如今,隨著中國超越美國成為該國最主要的科研伙伴,澳大利亞正沉浸在一場“知識繁榮”之中。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1日報道稱,阻礙澳中研究合作指數(shù)增長的因素除了澳大利亞研究經(jīng)費的減少,還有堪培拉方面對國家安全的擔憂。澳大利亞政府去年發(fā)布規(guī)定,要求大學披露研究項目的參與人員以及與其他國家的財務來往。還有專家擔心,由于中國每年的科研投資巨大,澳研究人員將越來越依賴中國資源。勞倫斯森表示:“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是應該小心,但我們有防控機制,只要經(jīng)常評估這些程序,就可以恰當?shù)仄胶鈾C會和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