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布視頻反映,自己花2700元購買的電視,因為意外碎屏所以聯(lián)系品牌官方客服進行維修,但卻被告知換屏價格需要4600元。有意思的是,該電視最初的上市價格也就3600元左右,春節(jié)期間活動優(yōu)惠價已降至2500元以內,沒想到換一塊屏幕居然比買全新機還要貴一倍左右。該視頻發(fā)布后引發(fā)網(wǎng)友的熱烈討論,很多人也表示遇到類似的經(jīng)歷,電視碎屏后維修價格確實非常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網(wǎng)友自己也表示,電視換屏費用貴可以理解,他有考慮到可能需要2000左右的價格。但官方報價卻高達4600元,遠超產(chǎn)品本身的價值,這一點是無法接受的。北京青年報記者咨詢了某電視品牌的相關工作人員獲悉,維修成本其中包含了配件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行業(yè)慣例75英寸電視換屏的人工成本不低于2000元,因此造成了電視換屏價格比買一臺新機還要貴的情況。
(圖源:三星官方)
對此,業(yè)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電子數(shù)碼產(chǎn)品不太建議大修或更換核心零部件,維修成本可能遠高于你的預期。特別是對于一些老舊型號的電視產(chǎn)品,并不主張大家換屏。所以,電視換屏到底為什么那么貴,這個價格真的合理嗎?這種維修收費亂象有沒有辦法去治理呢?
家電維修市場早已亂象叢生
為了了解各大品牌電視維修的物料報價,小雷翻遍了數(shù)個品牌的官網(wǎng),發(fā)現(xiàn)只有小米給出詳細的收費清單。以小米電視ES75為例,其當前官方售價為4999元,而保外換屏的物料價格為3100元,外加350元的人工費,總價需要3450元,占新機售價的69%;更大尺寸的小米電視ES Pro 86英寸售價7999元,其換屏維修成本要5800元,占比達到72.5%;小尺寸的小米電視ES55售價和換屏價分別為2499元、2000元,占比進一步提高到80%。
(圖源:小米官方)
從數(shù)據(jù)上能看出,電視保外換屏的價格,確實占到新機成本的七成以上,其中屏幕尺寸越大,物料成本和人工費越高,小尺寸型號雖然物料成本較低,但人工費并不會因為尺寸變小而減少很多,這就造成其維修價格反而更貴。而且不同品牌的人工費是不相同的,小米的費用在業(yè)內應該算比較低的,并沒有達到行業(yè)慣例的上千元。但如果需要上門維修或其他服務,那就是另外的價格了。所以,電視換屏成本超過新機價格的情況確實有可能會發(fā)生。
電視換屏之所以那么貴,小雷猜測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電視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屏幕,其成本就占到整機成本的50%以上。而大多數(shù)廠家在儲備維修零部件時還會考慮零整比問題(所有零部件價格/整機價格),維修物料報價要比實際采購價格高出不少。再算上人工費、運輸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維修成本遠遠超過屏幕本身的價值。
第二,電視產(chǎn)品型號多,迭代速度很快,一些老舊型號可能并不會儲備太多更換零部件,屏幕部件的庫存就更少。如果廠家已經(jīng)沒有該型號的原裝屏幕,想要維修換屏就需要重新進行采購,此時需要按照幾年前的采購價來計算,報價會遠高于現(xiàn)價。所以,老舊型號電視換屏幕不僅零配件不好找,而且成本也很高,如果換成非原裝屏幕,那必然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所以很多廠家并不建議客戶去換屏。
(圖源:小米官方)
第三,如今電視的硬件利潤其實很低,基本都靠會員服務、軟件或廣告等內容來賺錢。而維修換屏服務廠商很難從中賺取到太多的利潤,就只能去提高屏幕的維修報價來平衡收益。綜合來看,對電視廠商來說,換屏維修服務其實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還存在較高的風險,一旦維修過程中屏幕損壞,那廠商得自己承擔這一部分損失??紤]到高昂的維修價格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廠商更愿意消費者去換新,而不是花大代價換屏。
其實,除了電視,如顯示器、手機、筆記本之類帶屏設備,其換屏成本也同樣很高,手機換屏可能需要花費新機一半左右的價格,這也凸顯了碎屏險的重要性。另外,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的維修價格有時候還更離譜,收費非常混亂,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維修師傅只是上門看了一眼,然后就告訴你要換零件,維修費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
(圖源:Veer)
目前家電維修行業(y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很多維修師傅都是小病大修,沒病假修,可能擰幾顆螺絲就能解決的問題,師傅就會忽悠你換零件,或者假裝在那里拆修大半天,以此來提高報價。第二,因為官方維修的服務周期比較長,很多消費者為了快修,就會找一些第三方平臺或線下維修點。這些機構沒有明碼標價,而且會以次充好使用低劣山寨零件,收費高技術還沒保障,最終導致產(chǎn)品越修壞得越厲害。
家電維修市場收費亂象問題已經(jīng)存在很久,有時候可能連品牌售后的維修師都靠不住,師傅上門怎么修、怎么收費基本就是他一個人說了算,隨便拆修一下的價格可能都差不多能買臺新的了。所以,維修收費亂象問題到底應該如何去治理,消費者還能不能正常維修家電了?
品牌做好自身服務才是拯救市場的唯一手段
家電維修本來就是家電廠商需要提供并做好的服務,但因為家電的壽命周期都比較長,廠商無法提供那么長的服務周期,老舊家電想要尋求官方維修就變得困難。所以,很多用戶只能選擇第三方維修機構,以至于掉進了無良商家的大坑之中,原本只是小問題,維修幾次后產(chǎn)品可能直接報廢。
所以,想要整治家電維修市場的各種亂象,最關鍵還是得靠家電品牌自身。首先,家電品牌需要建立更全面、完善的售后服務網(wǎng)點,擴充專業(yè)維修團隊規(guī)模,提高技術人員的素質,并對亂收費、私自收費進行相應的懲罰。如此才能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及時的維修服務,也能避免小病大修、無病假修等問題。面對一些實在不值得維修的情況,如老電視換屏幕,應該給予消費者正確的指導建議,盡力解決用戶遇到的問題。
(圖源:Veer)
其次,家電行業(yè)以及相關監(jiān)管部門應該對市面上的維修機構進行審驗、篩查,要求維修師持證上崗,如此能清掃一部分山寨假冒的第三方維修機構,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最后,可以嘗試促成更多通用零部件的誕生,讓其能兼容各大品牌的不同類型家電,這樣既能降低產(chǎn)品的維修成本,零部件價格也更透明,消費者不那么容易上當被坑。家電維修行業(yè)收費之所以如此混亂,還是因為消費者對產(chǎn)品了解不深,信息不對等造成的。所以,品牌應該給消費者更多的維修指導和建議,列出清晰透明的收費標準,才能避免無良維修方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家電維修行業(yè)的問題盤根錯節(jié),并不只有亂收費一種現(xiàn)象,以前還出現(xiàn)維修時偷偷替換零部件,以次充好等情況,看準的就是消費者不懂產(chǎn)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如果家里的電器出現(xiàn)問題,首先想到的還是找品牌售后,但現(xiàn)在第三方維修機構能活得那么滋潤,也反映了品牌售后服務有很大的不足和漏洞。所以,想要徹底地治理家電維修行業(yè)的各種亂象,還是需要品牌將自家的售后服務做好。消費者有需求能快速響應,及時解決問題,自然就沒有第三方維修機構什么事了,收費亂象也能慢慢改善。
關鍵詞: 維修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