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有CIPU?張建鋒認為,過去十多年,云計算技術經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是用分布式和虛擬化技術替代了大型機、小型機,滿足了企業(yè)業(yè)務擴展帶來的彈性算力需求;第二階段出現了資源池化技術,把計算和存儲資源分離,再規(guī)?;幣藕驼{度,提供了超大規(guī)模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池。
這兩個階段的演進推動云計算發(fā)展,但都是以CPU為中心的計算體系架構。隨著數據密集型計算場景的普及,用戶對低時延、高帶寬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個圍繞CPU的架構已觸及瓶頸。
以CIPU為處理核心的全新架構,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將云計算帶入第三階段——和CPU的傳統(tǒng)架構相比,CIPU向下接入物理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快速云化并進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飛天云操作系統(tǒng),讓算力虛擬化損耗降到0,讓訪問云端比訪問本地硬盤更快,網絡時延最低僅為二十萬分之一秒。
如今這已經成為云計算的下一個戰(zhàn)場。以英特爾、英偉達為代表的硬件廠商,和以亞馬遜、微軟為代表的頭部云廠商,都紛紛推出IPU、DPU等自研技術,來應對愈加棘手的數據吞吐、網絡時延和帶寬的問題。但他們仍然在舊有的計算體系架構上做文章,尚未真正實現突破和大規(guī)模落地。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接受記者采訪認為,這是中國爭奪云計算定義權的重要機會。
鄭緯民院士表示:“云計算已經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換期。過去這些年,在云計算領域我國主要在軟件層面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一些開源生態(tài),但還是在傳統(tǒng)IT的格局下追趕。現在,阿里云提出了CIPU 技術,把上一代計算架構的中心完全打破了,在基礎技術上實現了世界領先,和國際IT巨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相關資料圖)
“他們提出了CIPU,使得中國在爭取云計算的定義權中處于有利的位置,改變了原本由西方技術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讓我國IT產業(yè)建立了全球領導力。這一改變格局的事,讓我對中國在下一個技術時代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表示樂觀?!?/p>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云計算的市場和技術水平均處于領先地位,在權威機構Gartner發(fā)布的年度報告里,阿里云的IaaS基礎設施能力、產品能力獲得了全球最高分,超過亞馬遜、微軟、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