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無限的鋰鹽廠商贛鋒鋰業(yè)(002460.SZ),隨著鋰價進入下行區(qū)間,其業(yè)績也由盛轉衰。
(相關資料圖)
8月29日晚間,贛鋒鋰業(yè)發(fā)布2023年半年報。公司營業(yè)收入181.45億元,同比增長25.63%;歸母凈利潤58.5億元,同比下降19.35%。
二級市場方面,今日公司股價沖高回落,截至8月30日收盤,股價收報48.28元,上漲0.5%,總市值97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司股價已經創(chuàng)下年內新低,市值也出現大幅縮水。鈦媒體APP注意到,公司股價大跌的背后,是市場對公司盈利能力的擔憂,隨著鋰價下降,公司的盈利空間受到相應程度的壓縮。同時,公司資金面緊張,資產負債率也在逐步上升。
鋰王難避行業(yè)寒冬
資料顯示,公司為全球最大金屬鋰生產商、國內最大的鋰化合物供應商。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yè)收入上漲來源于其產能的快速釋放。受到產能等因素帶動,其鋰系列產品營收實現13.01%的增長,不過由于其營業(yè)成本同比增加171.11%,使得公司利潤空間被劇烈壓縮。半年報顯示,公司銷售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60.53%降至22.6%,下滑29.32個百分點。據了解,去年11月份以來,隨著鋰鹽市場出現行情反轉,鋰價也徹底進入下行區(qū)間。鋰價雖然在今年4月份實現了出現了觸底反彈,從17萬元/噸上漲至30萬元/噸并保持穩(wěn)定,但是相較去年45萬元/噸-50萬元/噸的價格顯然還是差距巨大,這也基本上決定了以鋰鹽業(yè)務作為利潤和收入核心的贛鋒鋰業(yè)難以有較好表現。
從利潤影響因素看,鋰鹽及上游鋰精礦價格下降導致的減值損失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公司的業(yè)績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確認了8.24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對此,公司表示,主要系受鋰行業(yè)周期性影響,對存貨進行減值測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鋰價下跌的市場環(huán)境下,上述20%出頭的毛利率或十分危險,如果后續(xù)鋰價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甚至不排除擊穿公司成本線的可能。
公開信息顯示,氧化鋰和碳酸鋰的轉化率約為1:2.47,同時,生產1噸碳酸鋰約需要8噸鋰精礦(6%品位)。有投資者指出,以公司去年下半年的鋰輝石平均采購價格計,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庫存原材料約合1.09萬噸氧化鋰(64.22/58.67),對應可生產2.7萬噸碳酸鋰。按照公司64.22億元的原材料計算,公司目前單噸碳酸鋰原材料成本預計約為23.79萬元/噸。同時,按照公司披露,公司鋰系列產品的其他期間費用約占產品成本的10%,這意味著,公司碳酸鋰的綜合成本預計超過25萬元/噸。
截至8月29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的公開報價約為22萬元/噸。如果按照上述報價交易,公司的鋰鹽產品銷售預計將出現虧損,單噸最大虧損可能接近3萬元/噸。未來,如果鋰鹽價格不能快速回升至25萬元/噸以上,公司今年三季度或將繼續(xù)面對資產減值計提,甚至單季度虧損的風險。
非經常性損益“調節(jié)”凈利潤
實際上,今年一季度時,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情況也已經出現,這已經反映到相關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中。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天華新能收入增長4.42%、成本增長166.11%;贛鋒鋰業(yè)收入增長75.91%、成本增長230.59%;雅化集團收入14.21%、成本增長77.19%。
以上背景下,相關企業(yè)鋰鹽毛利率下降,進而導致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實屬必然。然而,在上述公司營收主力鋰鹽業(yè)務嚴重惡化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贛鋒鋰業(yè)卻仍然實現了58.5億元的凈利潤,同比降幅僅為19.35%。
其中,起到利潤"調節(jié)”作用的便是“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半年報顯示,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達到17.4億元,其中單筆金額較大的項目包括公司持有金融資產、政府補助,二者當期金額分別達到12.88億元和5.54億元。對于上述持有金融資產,公司解釋稱“主要系本期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p>
而在扣除以上非經常性損益后,贛鋒鋰業(yè)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41.13億元,同比大跌48.79%。
存在資金“缺口”
為了取得優(yōu)質且穩(wěn)定的鋰資源,近年來,公司一直在全球出擊,拓寬原材料的多元化供應渠道。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披露的在建項目合計29個,較2021年同期增加近80%。
據悉,2022年,公司在原有規(guī)劃基礎上繼續(xù)擴大對項目的投資預算。其中,公司對重慶年產20GWh新型鋰電池研發(fā)及生產基地項目的投入預算由54億元上調至96億元、對動力電池二期年產10GWh新型鋰電池項目(原為贛鋒鋰電動力電池二期年產5GWh新型電池項目)的投資預算由30億元上調至62億元;此外,公司新增年產6GWh新型鋰電池生產項目計劃投資資金35億元。
4月25日,公司發(fā)布公告稱,計劃在呼和浩特再投入建設20GW鋰電池生產項目。截至2022年年末,贛鋒鋰業(yè)已經建成的鋰電池產能約為6GW,公司在建項目合計產能約為60GW(含合作項目),公司電池產能規(guī)劃正逐步向100GW關口逼近。
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在建工程94.77億元,同比增長64.13%。其中,被公司列示為重大在建工程項目共有6個(含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上述重大在建工程項目預算數合計達到329.21億元,累計投入金額約為90.66億元,這意味著公司仍需投入238.54億元資金用于上述項目建設。
與之相對的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的貨幣資金賬面金額為67.24億元,這與公司列示的投資計劃仍有不小差距。
由于此前涉及江特電機內幕交易,公司董事長李良彬、副總裁歐陽明均受到江西監(jiān)管局出具的行政處罰,公司短期內或許難以通過再融資方式募集資金。
從負債端來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約為40.12%,仍有一定杠桿空間,但負債端的過快增長也意味著會對公司經營的安全性提出挑戰(zhàn)。此外,相比不足70億元的貨幣資金,公司短期借款期末余額為43.99億元,長期借款期末余額為146.8億元,合計約為190.8億元。就未來而言,公司將如何在擴張期妥善處理上述資金“缺口”問題值得關注。(本文首發(fā)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