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沒有,只有金融危機和金融危機帶來的中年危機。”的確,在這個圈子有這么一個說法,沒有“中年危機”,只有“金融危機”??梢?,金融人的福祉是和市場的冷暖強相關,甚至是唯一相關。
文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紀易繁
今天聊的話題,關于金融圈的中年危機。
話說中年危機就中年危機,干嘛非得提金融圈,難道是對金融圈有偏見嗎?
還真不是,事情還要從2月初的一份出圈的求職信息說起:
2月初,金融圈內知名網紅私募基金希瓦投資的前基金經理在某招聘網站上的求職信息,由于期望薪資過低,與其資質資歷不匹配,一下子又出了圈,引發(fā)外界再次為私募圈的激烈與內卷焦慮了一把。
這則求職帖的意向崗位為買方研究員,7年的私募交易經驗、5年希瓦從業(yè)經歷、資金管理年限3年……期望薪資15000-20000元/月。
這,也太謙卑了吧?私募真卷成這樣?
要知道,希瓦在圈內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希瓦是一家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所謂私募基金,也就是不公開向社會大眾募資、而是只對于少數高凈值用戶定向募資的那種基金。這家私募基金的投資主戰(zhàn)場在港美股。
希瓦2014年底成立,資金管理規(guī)模超過180億元,旗下目前有超50只私募基金產品在運作,員工超過50人。
咱們算一筆賬,180億的管理規(guī)模,每年確定性的收入是管理規(guī)模的2%,也就是3.6億,除以50人,等于7,200,000……720萬?!
我真的沒有數錯0吧……是720萬的人均創(chuàng)收?!
▲ 來源:視覺中國
如此推測,加上簡歷透露出來的信息,大概是個優(yōu)秀的90后(或80尾)小伙。無論從簡歷背書、工作年限上看,還是從我們剛才對希瓦的小賬盤來看,年薪百萬應該不是太大問題。怎么說都不至于又回到了求職的起點,難道是大環(huán)境又這么不好了嗎?
說好的私募是金融業(yè)內卷的最后一塊自留地呢?
這到底是個人的事業(yè)滑鐵盧?還是行業(yè)的大拐點?反正肯定不是官方辟謠的那樣:因為愛情原因想換個辦公地點……
▲ 來源:視覺中國
1.
/ 貴圈還好嗎?/
私募經理百萬年薪離職后,月薪僅1w多?
這么說標題固然驚悚,也能讓一些懷著酸葡萄心理的吃瓜群眾獲得爽文快感,但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金融人,如果只是隨聲應和、制造焦慮,不求就里、不論原委,說出來的東西很標題黨,就很尷尬了。
來看看私募這個不大的圈子里的各位老板們,對過去一年無論公募、私募業(yè)績普遍不行、全民虧錢、金融精英低薪求職的種種現象,有什么觀點和高見。
市場“跌跌不休”,圈內人怎么看?
有人說,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不分析原因,跌了就罵,和營業(yè)部炒股的大哥有啥區(qū)別?作為私募投資就這點心理素質,只會給管理人很大壓力,很容易把經理逼出劣幣驅逐良幣來,最終拋棄長期主義,那才是私募賺錢的核心要旨——越是變化,越需要長期主義的勇氣和氣質。
還有人說,別慌,正是磨心態(tài)的時候。長期主義、價值投資,聽到耳朵都磨出繭子了,但是正確的事情說起來就是這么簡單,但就是這么難做到,更難堅持。
“你以為我說這些的時候我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當你10多年投資總結的框架定理、一點點摳出來的賬一次次被市場情緒和各種雜音推翻,我也慌,壓力太大,我也不想干了。”
不過也有不同境遇的,“我們的業(yè)績也不好,只不過投資人理解,這是我們的幸運。”
總結一下,感覺大家心態(tài)也凌亂了,通常都是前半段大談價投理念、市場細分機會和長期主義的定位,后半段就有點蚌埠住了的意思……
關于金融圈中年危機這件事,是普遍存在的嗎?
“中年危機就中年危機,金融中年危機是什么意思?哪個行業(yè)到了35歲沒有危機?”
“憑良心說,金融行業(yè)已經是一個最不容易產生危機的行業(yè)了,這里面的人啊,就是欲望無止境,但是在一個個人能力很難被埋沒的行業(yè)里,還是好好研究公司,別無端焦慮,任何焦慮就四個字——干就完了!”
“中年危機沒有,只有金融危機和金融危機帶來的中年危機。”
2.
/ 沒有中年危機,只有金融危機 /
的確,在這個圈子有這么一個說法,沒有“中年危機”,只有“金融危機”??梢?,金融人的福祉是和市場的冷暖強相關,甚至是唯一相關。
而去年以來,A股分化懸殊,港股低迷,美股承壓,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就說求職帖里這個希瓦投資吧,在私募圈里,因為其創(chuàng)始人“大金鏈子”梁宏直言不諱的作風和旗下幾個頗有口碑的基金經理,也算是個網紅私募了,網傳這個求職貼的主人還被稱為“馮柳第二”,其地位可見一斑。
可是,截至去年12月,希瓦12只基金虧損幅度超過10%,其中更有5只基金跌幅超過20%。這里面有很大市場beta的因素,希瓦也絕對不是最慘的。
而他們的回撤幅度、心態(tài)變化也很能代表大部分私募人、基金人的精神面貌:
從堅持價值投資、靜待機會、抄底低估值、再抄底、堅持抄底、挺住不慌、價投YYDS:
到慢慢地……
2021年初,希瓦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撤時有投資人提出質疑。對此,希瓦霸氣回懟稱“又想吃肉又不想挨打,請另請高明”。
2021年2月,港股持續(xù)下跌,梁宏表示,這種“非基本面因素”導致的下跌都是買入優(yōu)質好股票的機會,這一點不會改變。
2021年5月一次私募分享會上,梁宏再一次表示自己看好中概股和美股市場,一方面互聯網目前估值相對較低,另一方面互聯網業(yè)務可依托流量和數據開拓更多新領域。
2021年6月,梁宏突然網上發(fā)帖說:“這幾個月操作不理想,我們自己也在總結反思,有錯判的地方,也有本身選擇沒問題、市場暫時沒表現的原因……投資是長期的事情,你要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思路,認可他,就投他。”
挨到去年12月,希瓦發(fā)布自購公告,自掏腰包3600萬購買自家產品,提振投資者信心。
樂觀點看,是逢低抄底,等待反轉,悲觀點看,這是真的撐不出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誰的日子是特別好過的,只不過大家都不說、都挨著罷了。
以前投資相關的微信群里各種秀業(yè)績秀K線的、各種甩觀點擺框架的,牛市之下全是股神,而過去的這一年,這些群都安靜了很多啊。
3.
/ 現實的金融圈,還是靠業(yè)績說話 /
我們還問了基金行業(yè)里的人,關于開頭說的私募金融人“低薪求職”,怎么看?
有朋友說,在一個還不錯的私募待了這么就久,親自管理過百萬資金,業(yè)績還不錯,一年收入百八十萬也很正常,1w-2w兼職都少啊。不知道這個求職帖背后的原委是什么,但不符合邏輯和常理。甚至,水平高的早就賺出了自己開個小私募的起始資金,找什么工作?。?/p>
還有朋友說,沒有人真的知道他們內部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人品、口碑是基金經理的核心資產,怎么會這么丟個爛攤子草草走人,除非是不想干這行了……
總結一下,其實大部分人不相信1w -2w的低薪求職帖是正經在求職,甚至還有老板直接伸出了橄欖枝……
這個年代,如果妄然說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哪里都發(fā)光”,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但是,二級市場投資,尤其是私募二級市場投資,還真的是可以站著說這句話的!
因為業(yè)績可以證明一切。
業(yè)績往往只和基金操盤手能力有關。3-5年就能直接顯現出來,5-10年就能看出前3-5年誰是靠運氣賺到的錢、誰能穿越牛熊持續(xù)賺錢,30-50年還能跑出來的就是封神般的存在。也不像公募基金受到更多散戶和社會壓力、投資限制更多、投資標的更受限。
時間給投資能力以加持和最高維度的認可。
用希瓦投資的創(chuàng)始人梁宏自己的話說:
“哪怕過去茅臺騰訊這種超級大牛股也有過1-2年的下跌周期。沒有任何一個基金會是一帆風順的。你看到的長期業(yè)績都是經歷了無數波折……我覺得更要值得關注的是長期投資業(yè)績(5-10年,甚至更久),以及基金經理的投資思路。這些才是投資一個基金的靈魂。”
風物長宜放眼量。把自己放在10年后的時間點看今天,一切的答案都會顯現出來。
別為這個求職貼的主人公下一份工作擔憂了,如果不是道德問題,這把刀只會越磨礪越好用。更加不用擔心年薪百萬瞬間變月薪1萬,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說明你之前的錢是靠別的東西騙來的。
關鍵詞: 百萬 百萬的英文 百萬英鎊 百萬富翁 百萬新娘 百萬巨鱷 百萬醫(yī)療保險 百萬醫(yī)療和重疾險哪一個更需要買 百萬醫(yī)療 百萬醫(yī)療保險一年要交多少保費 百萬醫(yī)療險怎么買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