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絮
(資料圖)
汪曾祺老先生曾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讀他的文章,就像是經(jīng)過了一次美食培訓(xùn)。
我本身,對廚房、對做菜沒有什么研究。但是要說起煙火氣,細數(shù)起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小時候那個扣著一頂十二印大鐵鍋的廚房了。那是真正帶著煙火氣的地方。有煙,有火,有熱氣,都是做飯的溫度。
家里的住房,最早以前是土坯房,廚房的灶臺也是用泥土圍砌起來的。老房子做飯時一點燃柴火,一言不合就冒煙,有些嗆人。當然,最多的煙,是從煙囪排出的。坐在房間里,只要聞到沾著土炕煙油味兒的煙,就知道是已經(jīng)生火做飯了,接下來定是鍋碗瓢盆的聲音。煙的來源,有時是從土炕干燥后產(chǎn)生的裂縫兒中擠出來的,有時是從廚房到臥室的門縫兒中鉆進來的。只要有一點縫隙,就被煙鉆了空子。
上小學(xué)時,家里換掉了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換掉了泥土,用上了鋼筋混凝土。那個鍋臺,再也不是黑不溜秋的了,取而代之的是閃閃發(fā)亮的馬賽克。不一樣的房子,一樣的做飯鍋。一直使用的十二印的鐵鍋,還是那么大,漏了就換個新的,嵌入原來的坑里,繼續(xù)烹飪出家人賴以生存的食物。
冬天的北方溫度很低,水汽突然遇冷空氣形成了霧氣。是真正的霧氣,看上去仙境一般的。
早上醒來時,家里已經(jīng)開火了。房間挨著廚房的門每開關(guān)一次,就跟進來一股霧氣。門一關(guān),霧氣被戛然截斷。得以順利飄進房間里的那一小部分霧氣,慢慢地變長、變大、變淡,直至無法看清,消散在房間里。能夠如此細致地看霧氣,說明我已經(jīng)睡醒了,該起床了。在北方,確切地說,應(yīng)該是起炕了。
廚房里迎著太陽升起的方向望去,眼前是來回走動的人影,全然分辨不清來人是誰,只能依據(jù)人影的輪廓特點和聲線來進行判斷。霧氣隨著房門的開放,一部分涌到了室外。在沒有風的天氣里,霧氣便垂直向上空跑去。若有風,隨著風的方向任意飄散,帶著一定的角度。
北方人喜歡吃面食,家里人口多時,要做一大鍋的饅頭??梢越义仌r,先醞釀好力氣,一只手一下掀開那個厚厚的鍋蓋,里面的熱氣頓時一股腦兒地沖出來,周身一陣熱。滿鍋的熱氣頓時充滿整個廚房。灶膛里的柴火星,在不斷地閃滅。做熟了飯,柴火的職責已履行完畢。
冬日里有一項必做的食物——黏豆包。黃色的黏米,內(nèi)置紅色豆沙,外包一層防止粘連的蘇葉,一個挨著一個地擠在簾子上。掀開鍋蓋時,待熱氣散去,黃橙橙的一片,仿佛看到了來年豐收的喜悅??礋熿F繚繞、熱氣蒸騰,那是曾經(jīng)離我最近的煙火,也是再也回不來的煙火。
我想我還是躺在那鋪得熱乎乎的大炕上,看火被點燃,看煙被吹散?;貞浿杏挚吹?,像剛剛發(fā)生,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