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是我們平時拍攝最多的題材之一。至于數(shù)碼單反(digital SLR),比消費級數(shù)碼相機更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專業(yè)人像。什么樣的鏡頭才是我們所說的「人像頭」?
一、什么是人像頭
(資料圖)
一個標準的人像相機鏡頭一般是指在1.5m-2m的距離拍人的鏡頭,也就是70mm-135mm的鏡頭。按照一般的審美觀點,從1.5到2米以外看一個人的五官是最美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像頭”就是定焦鏡頭。這是因為,與變焦鏡頭相比,定焦鏡頭的光圈可以做得更大,光學(xué)質(zhì)量更高。比如焦距85mm的鏡頭最大光圈可以是F1.2或者F1.4。
135mm鏡頭可以做到F1.8或者F2.0,200mm鏡頭也可以做到F2.0,這是變焦鏡頭做不到的。人像攝影,廣角可以拍,頭也可以拍,中焦可以拍,長焦也可以拍。
連魚眼都可以拍。看你想要什么樣的效果了。
按照一般的審美觀點,從1.5到2米遠的地方看一個人的五官是最美的——因為這個距離的透視效果使一個人的鼻子看起來比真的略小,臉色也不太平。而且一般給人拍照的時候,習(xí)慣上只拍人的頭和肩膀。
所以我們所說的標準人像鏡頭一般是指在1.5m-2m的距離拍一個人的鏡頭,也就是70mm-135mm的鏡頭。長一點的還可以,但是距離長,和被拍的人交流起來比較困難。隨著距離的接近,變形再次發(fā)生。
好的頭是一個容易與被攝者溝通,沒有明顯變形的鏡頭。對于135相機,70mm-135mm鏡頭被認定為人像鏡頭。對于APS-C相機,
因為同樣的鏡頭可以得到比135相機更小的像場,所以焦距為50mm-90mm的135相機鏡頭就是APS-C相機的人像鏡頭。
按理說,我們應(yīng)該使用比普通人像鏡頭更大焦距(更大放大倍數(shù))的鏡頭,讓孩子的頭和肩膀充滿整個像場,但由于孩子的五官沒有成人那么突出,所以在不影響美觀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更近的距離拍攝。
所以我們只是用普通的人像鏡頭從1米開外拍攝。
室外人像拍攝,建議直接使用70-200/2.8鏡頭,盡量使用遠焦段和更大的光圈,比如3.2-4.0。如果你仔細閱讀,你會發(fā)現(xiàn)在上面的建議中,
毫無疑問提到了中焦距大光圈的使用。為什么要提這兩點?原因之一是中間對焦段的鏡頭變形小,基本接近人眼的視覺效果,更“人性化”,更自然。一般不建議用廣角鏡頭拍人像。
除非你在考慮其他特殊的“視覺沖擊效果”。
二、人像頭必須包含幾個要素
光圈要大,這樣才能隨意控制景深;
合適的焦距(85mm、135mm和200mm等。)是要求保證鏡頭的視角和透視效果能符合人眼的習(xí)慣,而不是像廣角鏡頭那樣夸張?;旧戏线@兩個要求的鏡頭都可以稱為“人像頭”。
不一定是這樣。像佳能的EF 24-70mm2.8L USM或者EF 70-200mm2.8L這樣的鏡頭就是USM (XBIS),
它們的光圈較大(最大光圈為F2.8),焦距也覆蓋了50mm、85mm、135mm和200mm,所以也非常適合拍人像。但是,用這樣的鏡頭拍攝人像,只是“牛刀殺雞”,所以如果你特別喜歡人像拍攝,
還不如單獨買個“頭像”。
本文人像鏡頭是指什么,人像鏡頭是什么意思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