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法,舉案說法,歡迎收看由云南省司法廳、云南省普法辦聯(lián)合制作播出的《以案釋法》。最近,有不少人收到了這樣的短信:您的包裹出了問題,請加快件員的微信。那這樣的短信真是官方發(fā)出的嗎?這個微信能不能加呢?
吳女士就收到了提示包裹異常的短信,之后,她加了短信上的微信,對方自稱是快遞工作人員并給吳女士發(fā)來了工作證,取得了吳女士的信任后,套路就開始了。
(資料圖)
但在給吳女士"理賠金"之前,對方要求吳女士先付一筆保證金,并稱這筆支付金稍后會退還,吳女士覺得保證金金額不大,就點擊鏈接支付了。不一會兒,吳女士就收到了8百多元的"理賠金",可是沒過多久,吳女士卻發(fā)現她銀行卡里的1萬多元錢被人轉走了??吹竭@,我們再來回看吳女士到底哪一步做錯?以及為什么會掉進詐騙陷阱?
原來,吳女士正是點擊了對方發(fā)來的支付鏈接,才導致了財產損失。對此,警方提醒大家,陌生人給的鏈接和二維碼千萬不能點擊不能掃,稍不注意就會中招。另外,個人信息也一定不能泄露。
最近,菜鳥驛站也進行辟謠,說平臺不會以包裹有問題為由,要求添加用戶個人社交賬號,更不會引導用戶轉賬或退款。如果市民收到包裹異常的短信,可親自到快遞點咨詢了解,不要輕信短信內容。
"領導"私信托你轉錢??別信!可能是詐騙!
最近,針對使用蘋果手機的用戶出現了一種詐騙手段,我們一起來看看。
[正文]
劉女士接到了一條短信,發(fā)送短信的人自稱是劉女士的領導,他給了劉女士一個賬戶,讓她給客戶轉3萬元訂金,稍后再讓單位財務給劉女士報賬。劉女士沒有多想,馬上照辦了,結果被騙走了3萬元錢。民警分析,這個案例中,劉女士當時太著急,忽略了這是一條imessage信息,上面并沒有顯示電話號碼。
昆明官渡公安分局福德派出所刑偵民警?李石平介紹,據工作發(fā)現,他是屬于蘋果ID用戶,通過注冊ID以后,打開imessage功能,它可以在不插電話卡的情況下,通過連接wifi,直接向蘋果手機用戶發(fā)送短信,發(fā)送以后你看到的短信內容上面,是看不到發(fā)送短信人的號碼和聯(lián)系方式的,一定程度上也給偵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這個案例中,嫌疑人正是利用了劉女士著急時來不及細想的心理,其實仔細想想,這條信息漏洞百出,比如一般情況下,領導不會通過短信給員工指派工作任務,也不太可能讓員工私人為工作墊付資金。
如何防范這種詐騙?民警提醒,首先還是得牢記"不聽、不信、不轉賬。"。另外蘋果手機用戶可以在設置里關閉imessage功能,或者設置過濾未知發(fā)件人,減少收到這類垃圾信息。
電信詐騙伎倆有哪些??民警線上線下送防騙“法寶”
說到電信詐騙分子使用的伎倆,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結合轄區(qū)商圈多的實際,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東華派出所民警,通過線上、線下,為商戶們詳細解析騙子的詐騙套路。
2022年,盤龍公安分局東華派出所接報電信詐騙警情為228起,占刑事警情數的51.7%。為了讓商戶們能遠離電信詐騙,民警將電信詐騙的類型分為五大類,仔細地幫大家剖析騙子的伎倆。
商圈的A館有超過300家商戶,從業(yè)人員2000多人。為了能給商戶營造更好的營商環(huán)境,社區(qū)民警新建了一個微信群,不定期在群里發(fā)布反詐案例。
微信群除了具備反詐知識宣傳外,民警還可以和商戶保持24小時的溝通。民警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解決,起到以警促商的效果,隨時聽取商戶的心聲。
以案釋法嘉賓點評
北京盈科(昆明)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王曉飛律師: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現上升趨勢,與傳統(tǒng)詐騙犯罪相比,電信網絡詐騙雖然存在較多特殊性,但其仍屬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詐騙罪"。為加大處罰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及公安部出臺了《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相關司法解釋,明確了電信網絡詐騙金額在三千元以上構成"數額較大",三萬元以上構成"數額巨大",五十萬元就構成"數額特別巨大"。此外,按照相關司法解釋,如行為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造成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死亡或精神失常等嚴重后果;冒充司法機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在境外實施電信網絡詐騙;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或詐騙重病患者及其親屬財物等情形的,酌情從重處罰。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防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