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3月以來北上資金逃出600億元,主要大賣貴州茅臺(1752.19 +3.37%,診股)、中國平安(47.90 +0.21%,診股)、寧德時代(515.29 +0.45%,診股)、五糧液(165.94 +1.00%,診股)等滬深兩市龍頭個股,持倉動作呈現(xiàn)“游資”特點。
北上資金素稱“聰明資金”,年內尤其3月份以來的大幅撤出,被認為對A股大跌產生了“雪上加霜”的效應。
3月23日,北上資金主要賣出滬市個股,總體凈流出1.94億元。本周北上資金呈現(xiàn)小幅撤出特點,累計流出約95億元。
僅3月以來北上資金逃出600億元,主要大賣貴州茅臺、中國平安、寧德時代、五糧液等滬深兩市龍頭個股,持倉動作呈現(xiàn)“游資”特點。專家分析認為,北上資金大幅撤出A股核心資產動作,對市場情緒產生消極負面影響,不能輕視金融外資流出對金融安全的影響。
北上資金大賣A股核心資產
截至3月23日,年內北上資金凈流出近400億元,僅3月以來期間累計逃跑逾600億元。
而A股年內持續(xù)下跌,尤其是上周遭遇暴跌,究其背后,北上資金大幅賣出主要資產是重要原因之一,主要體現(xiàn)在市場情緒重擊。
北上資金年內主要拋售如滬市一哥貴州茅臺、深市大哥寧德時代等中國核心資產。
記者注意到,就滬股通上榜十大活躍成交股來看,貴州茅臺期間登榜52次,大多數(shù)是慘遭拋售,年內凈賣出額近140億元。北上資金持倉呈現(xiàn)游資特點,3月1日對貴州茅臺大買近13億元,3月15日大賣27億元,3月18日再大買12億元。
寧德時代也是如此,年內登上深股通十大活躍成交股榜52次,被北上資金期間累計凈賣出116億元。僅3月7日和3月8日,北上資金連續(xù)兩日拋售額超過39億元,3月15日再大賣約11億元,3月17日則凈買入11億元。
此外,北上資金年內還在大賣中國平安、恒瑞醫(yī)藥(37.36 +1.14%,診股)、伊利股份(36.82 -0.81%,診股)、中國中免(169.11 -0.61%,診股)、藥明康德(110.38 +7.25%,診股)、中信證券(20.84 -0.05%,診股)等滬市龍頭股,累計凈流出額均超過10億元;東方財富、五糧液登榜次數(shù)緊隨寧德時代之后,年內也被北上資金“狠心拋售”,凈賣出額均超過30億元;愛爾眼科(29.73 +6.06%,診股)、邁瑞醫(yī)藥等生物醫(yī)藥股以及北方華創(chuàng)(300.39 -1.59%,診股)、立訊精密(35.19 +0.77%,診股)等科技股也遭到拋售。
北上資金期間看好招商銀行(45.76 +0.51%,診股),期內凈買入額約94億元,尤其是3月15日以來一直保持買入動作,此外也買入紫金礦業(yè)(11.34 +0.35%,診股)、國電南瑞(31.93 +4.96%,診股)、興業(yè)銀行(19.71 -5.29%,診股)等滬市核心資產。北上資金持續(xù)小幅購買陽光電源(114.73 +1.16%,診股),累計凈買入額近56億元,北上資金也看好美的集團(58.00 -0.99%,診股)、牧原股份(55.69 -0.85%,診股)等深市主要資產。
北上資金近期大幅流出對A股也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反應。
中國社科院世經(jīng)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此前也指出,對于A股而言,盡管北上資金的總體規(guī)模有限,但一方面其重倉持有部分藍籌龍頭股,另一方面其大規(guī)模撤出也會影響其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因此對此,他認為,對通過北上資金進入我國股市投資的國際投資者進行充分溝通,盡量避免后者出現(xiàn)資金短期內大規(guī)模撤出的局面,中期內中國政府可以考慮對異常資本流動性征收托賓稅。
金融安全要重視“穩(wěn)外資”
區(qū)區(qū)千億境外金融資本的流出為何造成如此大的沖擊?
西澤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jīng)濟學家論壇高級研究員趙建撰文分析,這要看股票的賬面價值和實際交易量。中國股市市值約60多萬億元,但那是賬面價值,真正決定股價的是當天交易的那部分,所謂的邊際定價。中國A股每天的交易額平均在1萬億元左右,區(qū)區(qū)幾百億在某些權重股或龍頭股的砸盤就會引發(fā)連鎖反應,再通過情緒面擴散傳染。對于交易額更低的港股來說,更是如此,幾十億元的集中拋售都可能引發(fā)大盤大跌。如果因外資流出引發(fā)的價格下跌觸及平倉線、止損線和贖回點,那么內資也會跟著拋售資產,造成整個資本市場處于崩潰狀態(tài)。
不能輕視金融外資流出對金融安全的影響。”趙建就穩(wěn)定境外金融資本提出幾點意見:
“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當前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
第一
,要將穩(wěn)定境外金融資本也作為“穩(wěn)外資”政策的一部分,明確責任部門,做好更高層次的金融開放,加大力度引入經(jīng)營規(guī)范、國際聲譽高、具有長期意愿的國際金融機構進入內地設立分支機構,或與中資合作設立獨立的金融機構。
第二
,站在國際投資者擔憂和風控的角度,減少國內政策的不穩(wěn)定性,每一個行業(yè)出臺的政策都要與金融委員會進行溝通,避免因為文化和理解角度不同引起國際投資者誤解,對資本市場發(fā)生過度沖擊。
第三
,加強熱錢監(jiān)管,強化境外金融資本的合法性,與持牌合規(guī)的海外金融機構多進行有效溝通,消除國際投資者的疑慮。
第四
,像FDI招商引資一樣,重點引入境外讓中國資產成為他們資產組合中長期配置的優(yōu)質資產,比如養(yǎng)老金、國家主權基金、慈善基金、公益基金等。
第五
,深化外匯市場改革,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減少因為政策匯率調整較慢形成的境內外匯率套利空間,通過市場自發(fā)的調節(jié)機制減少套利性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