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這個故事,王寧和Keep沒能講好。
五年前,蘋果CEO庫克參觀了Keep總部,并表示如果Keep推出國際版,他很愿意成為第一個海外用戶。當時Keep用戶剛破8000萬,創(chuàng)始人王寧還將一個印有80000001的瑜伽墊作為禮物送給了庫克。
也很快,2018年,Keep就推出了兩款海外版產品Keep Trainer和Keep Yoga。表現(xiàn)還不錯,剛上線不到一年,就榮獲多個地區(qū)Google Play 2018年度最佳自我提升應用,產品也覆蓋到了180多個國家,海外用戶也突破了1000萬。
但僅一年后,Keep Trainer就停止了更新。就在前不久,Keep發(fā)布了一封郵件,其中提到“Keep Trainer及Keep Yoga兩個App將從6月30日起停止運營”,并提供了有效期至8月30日的退款及取消訂閱鏈接。
“挺可惜的,跟練了很久,感覺還挺不錯的App,”一位美國用戶劉珊對創(chuàng)業(yè)邦說,“在6月初就收到了平臺提示,現(xiàn)在美國區(qū)的App Store都下架了。”
創(chuàng)業(yè)邦向Keep方面求證,公司表示退出海外市場是事實,但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成立于2014年底的Keep,是一款線上健身App。成立至今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投資機構有騰訊、五源資本、GGV紀源資本、BAI、軟銀、高瓴等。今年2月,Keep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線上健身第一股”。
雖然用戶注冊數(shù)已經破1億,是中國最大的運動社交平臺,但Keep的盈利能力一直欠佳,招股書顯示,近三年累計虧損達54億元。
試水四年,Keep海外大撤退
“挺突然的,沒有想到Keep在海外會關閉。”對于劉珊來說,Keep是一款很有幫助的App,“每天都在堅持打卡,出國前就在用,已經習慣了上面的模式。”
在日本留學的佩琪也表示一直在Keep上打卡,雖然后來因為上班忙沒有堅持下來,但她覺得Keep很方便也很好用。“關鍵是免費,對于學生來說壓力沒有那么大。”
與劉珊和佩琪有同樣想法的用戶不在少數(shù),Keep海外版App內,有很多用戶留言表示不舍和感謝,Ins等社交平臺上也能看到用戶的留言。對于他們來說,Keep是一款很好用的App,無論是設計還是內容上,都很符合需求。
原本Keep也很用心地在做海外市場。Keep Trainer上內容跟國內差不多,提供健身教學、跑步、騎行、交友及健身飲食指導等,還提供量身定制服務。Keep Yoga則是一個瑜伽、冥想App。
兩款產品剛上線就設計了17種語言,課程內容也都是錄制全新的本地化教學視頻。頁面設計主要是黑灰白色調,簡單大方。功能上增加了社區(qū)板塊,有一定的社交和內容屬性,也更符合海外消費者的需求。甚至在海外消費者已經習慣了付費模式,Keep也選擇用免費來換市場和用戶。
剛開始成績確實不錯。除了獲得一定的獎項之外,在海外社交平臺,Keep也同樣深受歡迎,擁有極高的關注度。Keep Trainer在Instagram平臺擁有近16萬的擁護者,F(xiàn)acebook的粉絲量也已高達71萬。
但風光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創(chuàng)業(yè)邦了解到,除了修復bug,Keep Trainer在2019年4月后幾乎沒有做過版本和功能的更新,Twitter官方賬號早在2019年3月就停止了更新。Keep Yoga在海外的存在感則更低。
從下載量上來看,Sensor Tower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12月,Keep的Android和iOS版本的總下載量僅為4萬次,收入也僅有1.5萬美金。
根據(jù)App Annie數(shù)據(jù),2021年,Keep在iOS端和Android端的下載排名,只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馬來西亞三地的相關品類中排到了前100位。但Keep在印度和印尼兩個市場排進了前50。
其實無論國內還是國外,Keep海外業(yè)務的存在感都很低。創(chuàng)業(yè)邦在百度上搜索Keep的相關內容,海外業(yè)務的介紹只有寥寥幾十字,官網也沒有海外欄目,甚至招股書里也沒有提海外的營收。國內關于Keep海外業(yè)務的報道就更少了,小紅書上的筆記更是寥寥無幾。
如此來看,Keep當時選擇出海更像是為了優(yōu)先占據(jù)App Store的渠道價值。這之后,Keep國際版似乎就成了無人問津的“長草”App。
沒能撬動的海外市場
“晚了一步”,某出海健身品牌負責人陳亮對創(chuàng)業(yè)邦說,“Keep進入海外的時候,健身賽道就已經是一片紅海。”
成立于2012年的Peloton,是美國的一款線上健身App,201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最高時超過500億美元,曾獲得老虎環(huán)球基金、GGV等多家投資機構的多輪投資。
行業(yè)里很多人士也都喜歡把Keep和Peloton進行對比,都是線上健身頭部公司,賺錢和獲客模式也極度相似。但Peloton成立時間足夠早,模式更成熟,資本更雄厚,用戶粘性也更大。“Peloton的會員滲透率更好,從各方面來看,Keep都不是前者的對手”,陳亮說。
何況歐美市場上還有Nike Training Club、Fitbit等多款功能相似的App,而后者也早已在2015年就完成上市了。瑜伽和冥想賽道,歐美也早就有了Calm和Headspace,不管是資本還是成立時間,兩者都遠超Keep Yoga。還有很早就出海到歐美市場的每日瑜伽。
“就是把一些‘潮流健身’理念整合起來當賣點,去推銷一個社交軟件,同時做周邊產品,crossfit多少年前就走過的路,沒有競爭力”,陳亮說,“也沒能徹底理解海外用戶的需求,運營策略和思路也都是照搬國內模式。”前期沒有做好,也錯過了疫情紅利期。
Keep的最大壓力是商業(yè)變現(xiàn)。
Keep在國內變現(xiàn)就用了很長時間,主要盈利方式是電商、廣告、App會員和線下店Keepland,即便這樣也還是處于虧損狀態(tài)。但在海外,健身App的盈利方式基本上靠的都是訂閱,目前還沒有主流的健身App加入電商功能。
“把國內這一套盈利模式搬到海外,攤子越鋪越大,投入成本越來越高,國內還沒有盈利,海外也就一直在虧損運營”,某健身出海品牌海外負責人王麗對創(chuàng)業(yè)邦說,“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得想清楚海外市場怎么打。”
Keep的免費策略也沒有為它帶來太多市場和用戶,倒是打開了東南亞市場,在印度和印尼的排名擠進了前50,但東南亞最大的問題是付費能力更低。
比較難啃的骨頭是,歐美線上健身市場本就難做,即便是已經有較長付費訂閱史的Peloton,市值也跌了幾百億美金;Fitbit則面臨營收增速下滑和經常性虧損,所占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少,在2019年被谷歌收購。
雖然市場空間大,但能看到的是,能打出品牌知名度的中國健身App依然很少。即便有排名不錯的,比如鄭州卓見旗下的幾個App,還有智能健身課程與體育活動系統(tǒng)平臺的Uniigym,但也只是在新興市場做的還不錯而已。
背后的邏輯是,雖然賺錢靠的是軟件,但硬件可能才是核心競爭力,海外用戶更多也是跟著硬件走的。比如Peloton,成立至今,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是來自硬件,F(xiàn)itbit也是從可穿戴設備起家。以小米手環(huán)為硬件的Mi Fit也占據(jù)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這意味著,有硬件、技術,再加上好內容,才有可能形成商業(yè)閉環(huán)。雖然Peloton和Fitbit盈利有所下降,但曾經的高增長和高盈利也折射出一個道理:這是一個能跑通的模式。對中國健身App出海來說也意味著,海外健身市場的門檻高,挑戰(zhàn)很大。
做好國內
Keep的機會在國內。
中國線上健身市場的空間還遠沒有到頂,而且還在早期階段。
根據(jù)灼識咨詢報告,2021年,中國線上健身市場占中國整體健身市場的47%,預計2026年將達到60.6%。市場規(guī)模上,2021年,中國線上健身市場有3701億元人民幣,2026年將增至8958億元,接近萬億。
Keep本就起步于國內,在國內有先發(fā)優(yōu)勢。在健身App市場和健身設備市場,Keep占到了44.7%和38.8%的份額,均為最高。根據(jù)相關機構調查結果,中國70.1%的健身人群都知道Keep,在健身應用中的凈推薦值也最高。相較于海外,在國內Keep更容易占領用戶心智。
創(chuàng)始人王寧的起步也在國內,創(chuàng)辦Keep前,曾在猿輔導等多家公司實習過,做過人力、財務、運營、產品、測試等工作,互聯(lián)網經驗很豐富,更適合在國內把Keep打造成一款生態(tài)豐富的互聯(lián)網產品。
陳亮接觸過王寧,他們曾在一起討論怎么把產品內容做得更好。陳亮對王寧的評價是,一位很優(yōu)秀的創(chuàng)業(yè)者,年輕、有想法,很懂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最重要的是王寧對健身的熱愛。”
“在所有健身產品里,Keep是我很欽佩的,因為我覺得他們是在好好的做一個產品,這是非常難得的”,陳亮說,“邊界也足夠寬,但這也意味著Keep更適合在國內做。”現(xiàn)在陳亮也在把Keep當作對標產品。
關鍵詞: Keep Keep撤退海外市場 商業(yè)變現(xiàn) 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