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好久沒有認真體驗過一款手游了。
【資料圖】
想當年賽車手游我可玩過太多了,GameLoft的《GT賽車》系列、《狂野飆車》(前都市賽車)系列、EA的《極品飛車》系列、《真實賽車》系列,還有主打漂移的《CarX》系列等,算不上專業(yè),但大部分都有所涉獵。
我還體驗過《狂野飆車》的第五部到第九部,你就說算不算老玩家吧。
但自從盜版游戲被打擊之后,能從官方渠道獲取優(yōu)質手游寥寥無幾。同時,當年由于破解版游戲盛行,廠商很難從這些優(yōu)質手游里賺到錢,大部分經(jīng)典的競速游戲系列已經(jīng)停更了,能夠活下來的大多變成了騙氪的工具。
(圖片來自EA)
即便是堅持至今的《狂野飆車9》,也早就變味了,社交系統(tǒng)搞不好,抽獎車一大堆,卡片收集任務瑣碎,每一輛車還有體力條限制,那種單純的飆車早已一去不返。關鍵是GameLoft也被國內的一家公司給收購了,曾經(jīng)的移動端“EA”淪落到這地步,實屬可惜。
這讓我不得不觀望其它廠商的賽車游戲,但很可惜的是,如果不考慮科學上網(wǎng)、外區(qū)ID等因素,目前除了《狂野飆車9》還真沒太多可以選的。
(圖片來自《狂野飆車》)
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稱得上優(yōu)秀的競速游戲,絕大部分都出自于海外游戲工作室。倒也不是說國內只有做《跑跑卡丁車》、《QQ飛車》這種軟競速產(chǎn)品的能力,做不出來硬核的賽車游戲,我想更多是游戲環(huán)境導向帶來的結果吧。
(圖片來自《QQ飛車手游》)
賽車游戲只要能漂移、長得帥、能“噴氮氣”、有皮膚裝扮就差不多了嘛,連車標都沒認全的大有人在,人家可不跟你談什么賽車文化,也就沒有廠商愿意花大價錢買車企的授權、實地測量建模,甚至是還原賽車的操作手感了。
直到《巔峰極速》的出現(xiàn)。
《巔峰極速》又是一款“國產(chǎn)之光”?
這游戲我關注了挺久,少說也有一年,當時大概是因為當時游戲版號并未恢復注冊,導致預熱時間比魅族還久,官方演示視頻所展示的高水準畫質,狠狠地吸引了我,它也被網(wǎng)友給予了“手游地平線”的稱號。
(圖片來自雷科技)
最近網(wǎng)易全新競速手游《巔峰極速》限號刪檔測試如約開啟,名額還是先到先得。沒有趕上前幾次內測的我,這一次決定抓住機會體驗一番,看看它能不能擔當?shù)闷稹笆钟蔚仄骄€”的稱號。
根據(jù)官方的描述,《巔峰極速》是網(wǎng)易跟CODEMASTERS深度合作打造的“3A”級擬真競速手游。從前幾次測試的相關視頻以及《巔峰極速》官方賬號釋出的內容來看,這款游戲來頭不小,鋪天蓋地的廣告預熱也能看出網(wǎng)易對這款大制作充滿了信心。
(圖片來自雷科技)
CODEMASTERS是個啥玩意兒?玩手游的小伙伴恐怕都沒啥印象。
(圖片來自雷科技)
玩過《極限競速:地平線》系列的玩家應該比較熟悉,CODEMASTERS是一家成立于英國的老牌競速游戲公司。除了你們熟知的《極限競速:地平線》,F(xiàn)1、塵埃、GRID超級房車賽等一系列高質量競速大作,都出自這家公司之手。
其實Android/iOS等平臺也有CODEMASTERS的GRID超級房車賽,幾乎是公認的“移動端最強競速大作”,但那玩意跟國內普通玩家距離太遠了,既要科學上網(wǎng),游戲本體還得通過Visa等方式購買。
質量好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想要玩這么一款游戲需要一定的“門檻”。
iOS也得非國區(qū)的賬號才能買到GRID......太痛了。
當然了,據(jù)說CODEMASTERS只提供了部分技術。雖有“大神”相助,但《巔峰極速》的大部分內容應該還是網(wǎng)易游戲努力的結果,嚴格上來說還是正兒八經(jīng)的國產(chǎn)游戲。除了對它有著“手游地平線”一般的期待,網(wǎng)上的反面聲音也有不少。
地圖&跑車,是競速手游的精華所在
游戲怎么樣,我更希望用我的雙手和眼睛去感受,事不宜遲,這就下載體驗。游戲安裝包2GB,加上5GB的數(shù)據(jù)包,妥妥的3A級手游大作了。體驗機型為iQOO 10 Pro,希望高通驍龍8+能夠帶動它吧。
開場就是一段不可以跳過的CG動畫,急于體驗的我變得焦躁,緊接著就是人物形象設定與昵稱創(chuàng)建……
人物形象在賽車游戲中是越來越常見,有助于情節(jié)推進以及對話場景生成,體現(xiàn)出每個玩家不同的審美,同時為以后的“時裝秀”鋪平了道路,希望裝扮都別賣太貴了吧。
(圖片來自雷科技)
經(jīng)過一系列的“認證”之后,游戲最終給我推薦了極致畫質。網(wǎng)易對《巔峰極速》畫面效果的宣傳果還真不假,跑車模型層次感分明,光影、光暈等特效營造立體,整體氛圍還挺逼真,場景塑造挺開闊,給了我一種“大場面”的感覺。
尤其是“飛躍花田”這個賽道設計,還真就有《極限競速:地平線》穿越花海的既視感,只不過《巔峰極速》并沒有將這種賽車從花海中掠過的沖擊感給表現(xiàn)出來,估計還是手機平臺的處理能力還容不得這么“狂野”吧。
(圖片來自雷科技)
渲染分辨率還是太低了點,據(jù)說這游戲的一測才是畫質巔峰,這么說來為了適配更多機型,官方不得不向畫質妥協(xié)。拋開分辨率這個問題,我認為《巔峰極速》的地圖質量在一眾競速手游里輕松站個第一梯隊不是什么問題。
測試期間賽道數(shù)量挺多,隨著劇情以及排位等級的推進,會解鎖更多的比賽場景。大多數(shù)賽道都類似提前劃定的,類似于專業(yè)賽道,而非極品飛車那種“非法飆車”的調性,開放性呢就比較一般了,暫時也不存在所謂的“近道”等設定,老老實實拼車技就完事。
(圖片來自雷科技)
而《巔峰極速》本身就是半專業(yè)賽車+地平線元素這么一個定性,所以想要刺激一些的,恐怕只有《狂野飆車9》才能夠滿足。
除了地圖豐富以外,比賽以外的場景設計也挺多的,光是車庫都有兩三個(首頁車庫+排位車庫+觀賞車庫),這大概也是為了不要一個場景用到死,讓玩家審美疲勞吧。觀賞車庫的視角移動只能靠選中車輛跟固定鏡頭轉動,沒有第一人稱活動還是無聊了點。對于這個我倒是沒什么所謂,整體好看就行。
車庫展示場景幀率基本鎖死在了30幀,畫面的滑動跟手性挺一般。據(jù)說車庫場景用的都是最高質量的模型,渲染壓力甚至比對局時還要高,鎖幀確實能夠降低一點壓力,只是觀感和體驗都是差點意思了。
這結算畫面的模型也太“精簡”了......
(圖片來自雷科技)
賽車才是一款競速游戲的精華,不同于《QQ飛車》、《跑跑卡丁車》等,《巔峰極速》跟我們熟知的《極品飛車》、《狂野飆車》等一樣,絕大部分的車型都是通過汽車制造商授權而來的,也是最能體現(xiàn)賽車文化的部分。
(圖片來自雷科技)
擬真很多時候也是“擬”在了這種地方,游戲從現(xiàn)實取材,并供玩家隨意體驗,這便是眾多汽車愛好者所喜歡的。
很顯然,《巔峰極速》是花了重本在汽車的授權跟建模上的,每一輛汽車的外形輪廓、細節(jié)都還原得很到位,很戳汽車愛好者的胃口。可能是網(wǎng)易覺得這樣還不夠,給所有車型都還原了車門、后備箱、油箱蓋等各種可活動的部分,內飾、發(fā)動機之類的細節(jié)也給到了。
(圖片來自雷科技)
對局期間肯定用不到這種細枝末節(jié),但網(wǎng)易這種卷到上天的“細”,高低要頒個獎。至于車損這個東西,我暫時還沒看得出來,這清晰度還真是要加強一下。
作為一款國產(chǎn)競速手游,我認為本土化內容必不可少。前期游戲宣發(fā)時就宣傳過“白云山”地圖、多個國產(chǎn)自主品牌車型等,只可惜國服這波刪檔內側,這些內容暫時都沒有體現(xiàn),并未出現(xiàn)國產(chǎn)自主品牌,“白云山”地圖倒是有。
(圖片來自雷科技)
是的,過完教程領的第一輛車依舊是海外品牌呢......
不得不說的是,《巔峰極速》將賽車文化打造得挺到位的,每一輛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馬力等紙面參數(shù)都能夠在你獲得新車之后展示一番,也算是給不懂行的小白做了一次簡單的科普,下次還能在別人面前炫耀你對跑車的了解。
(圖片來自雷科技)
不過從某個活動畫面可以確認,這款游戲肯定是有國產(chǎn)車的,不然也不會把領克03大大咧咧當成封面放著(肯定有授權)。
(圖片來自雷科技)
等等,這是老款的領克03?
車輛的個性化內容也挺豐富的,官方給到了不少個性化套件改裝(不影響性能),有單獨的擾流板、輪轂、懸掛、貼花、噴涂之類的方案,風格多樣,也有不少街頭風的散件,而且每輛車都有幾款專屬的“傳說級皮膚”,這些皮膚分為幾個品質等級,等級越高越花里胡哨,部分可能已經(jīng)脫離了改裝的概念了。
實在不想自己動手,還可以下載其他玩家的改裝方案,把零件的“費用”交了就好。
(圖片來自雷科技)
據(jù)我所知,以后的賽車皮膚多數(shù)會走花哨的路線,正兒八經(jīng)的改裝相對來說并沒有“傳說級皮膚”來得夠刺激眼球,為了討好普通玩家,似乎這是最好的設計方案了。
同時,也為了讓這種半專業(yè)賽車游戲顯得不那么硬核,車輛的性能調整都是采用了簡單的金幣+指定道具組合升級的形式,比一些需要自定義參數(shù)的形式要好入手很多。
(圖片來自雷科技)
可以說的是,從UI設計、畫質、建模、個性化、玩法等方面來說,我認為《巔峰極速》并沒有什么特別致命的毛病可挑,至少設計上沒有,畫面渲染優(yōu)化這一類還是交給時間來定奪。
至于游戲的劇情嘛,還是別太在意了,全當過關拿獎勵就行。
(圖片來自雷科技)
操控依舊是國產(chǎn)擬真競速游戲的短板
操控和賽車都是競速游戲的核心部分,而許多同類游戲往往都是在操作手感上面摔了一個大跤,就連EA這樣的大公司,在專門為移動端打造的《極品飛車:無極限》上也吃過虧,手感那叫一個“硬”,搞了好幾個版本才把操控這玩意扳回來。
所以連大廠都不一定能百分百玩轉的操控感,就是競速游戲里最為玄學,也是最能體現(xiàn)賽車感的一個地方,比如專業(yè)的賽車游戲會將操作打磨地比較細致,汽車的各種碰撞、加速剎車燈反饋都會顯得更有分量。而注重于狂飆刺激的賽車就不一樣了,那車跟在潤滑油上跑一樣,能體現(xiàn)那種無序、自由的跑法。
《巔峰極速》完全就是在前者之上,加入了一些漂移的玩法來吸引一些對跑車有興趣的手游愛好者。
光走線不漂移那還叫賽車嗎?(滑稽臉)
不同于《狂野飆車》,《巔峰極速》主打的就是一個盡可能還原真實賽車的操作和物理反饋,只不過我認為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首先就是操作延遲,這游戲有延遲的地方很多,比如轉向響應、出彎回正這些,都會模擬一個人手轉向的非線性的動作過程,這也是一開始很多人覺得操作怪怪的一大原因。
(圖片來自雷科技)
目前來看賽車轉向的延遲已經(jīng)基本沒有了,每個轉向細節(jié)都能跟手,前幾次測試都是很線性的回正,顯得遲滯感很明顯,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多了。另外出彎回正之后,只要你方向多打了點,整個車就會突然偏向另一邊,還得再調整一次方向才行。
這種操作的延遲感在重力感應操作下更為明顯,為了游戲體驗我還是觸屏......
(圖片來自雷科技)
輔助駕駛功能是一個很容易跟玩家唱反調的東西,強輔助時經(jīng)常會“奪取”玩家的操控權,就跟開車激活輔助駕駛一樣,電腦的想法跟你出入很大,造成了操控上的偏差。我還是建議輔助駕駛能不開就不開,自己多撞幾下就會玩了,不用交給電腦。
還有就是,《巔峰極速》還會模擬賽車的TCS(汽車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以及ABS(汽車防抱死系統(tǒng)),所以在“電控系統(tǒng)”介入時又會有點“車子不聽自己話”的感覺。不過TCS和ABS都是在賽車上很常見的功能,現(xiàn)實中缺一不可,也是網(wǎng)易對擬真的一種執(zhí)著吧。
人的適應性果然很強,進行了幾把排位賽后,我大概掌握了《巔峰極速》的操作,雖然漂移過彎經(jīng)常撞墻,至少沒有一開始玩的時候那么狼狽了。
總結
其實很多人吐槽《巔峰極速》的理由,我心里也清楚,畫質啥的不斷在做減法,玩起來有點難受,還有諸如上手難度高、游戲太硬核、吃不透賽車的轉向響應和動態(tài)等等。說實在的,《狂野飆車》沒這么多知識,使勁跑和噴氮氣就對了,所以玩起來才刺激,因為玩家根本不需要注意那么多。
(圖片來自雷科技)
我個人覺得這些槽點都很正常,畢竟現(xiàn)在快餐類游戲很多,游戲內容都設定地很碎片化,開發(fā)商也是盡量把游戲做得簡單易懂,讓玩家更好地聚焦在玩法、聯(lián)機,乃至皮膚身上。
所以對于這種類專業(yè)賽車的手游,玩家對汽車、賽道、操作不熟悉,操作起來覺得很怪也好理解,尤其是《巔峰極速》還要考慮到電控、轉向延遲、方向回正等效果模擬,這放在普通玩家身上,他怎么會懂?他只會覺得這玩起來好奇怪,短時間適應不了,熬不過這個適應期,玩家自然-1。
(圖片來自雷科技)
在我看來,這些并不是《巔峰極速》的主要缺陷,盡管游戲的操控、畫質等方面改進空間挺大,但被吐槽更多還是屬于人沒遇到對的游戲。就像同是出自網(wǎng)易的《坦克連競技版》一樣,它做得也很好,但成為主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游戲設計、調性注定了它是一部分玩家的狂歡。
前幾次測試中,《巔峰極速》在海外的名聲還真不小,并不遜色于《原神》這一類大作,這說明游戲本身就有不俗的實力,在那群喜好賽車的玩家中也有不錯的口碑,網(wǎng)易的游戲也是第一次給到了我這樣的感覺。
即便如此,網(wǎng)易還是很樂意在這些比較冷門的“硬核”游戲品類中認真投入,并有“取代”現(xiàn)有競品的想法,至少我們這些“冷門”玩家的選擇更多。
接下來就看官方能不能把《巔峰極速》打磨得更好了。
(封面圖來自雷科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