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蹭熱度,搞話題,車企輕車熟路。Logo上天入地,由實到虛,無處不在:
上過大火箭,也下過基輔號航母;進過實體咖啡店,也進過虛擬元宇宙空間。
概念一個沒拉下,這不,ChatGPT概念沒來多久,車企便一個趕著一個沖進來:
2月14日,集度首次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后,16-17日長城、紅旗、嵐圖等車企紛紛涌入,打造基于智能汽車場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體驗。
2月17日,毫末智行宣布自行研發(fā)車界的ChatGPT—DriveGPT。
長城則更為囂張,直接放出ChatGPT安利長城的“軟文”。
(ChatGPT對長城汽車看法 圖源:汽車綜合倫)
蹭熱度是車企的一貫作風,蹭完就走的套路屢見不鮮,但短時間內組團沖進來的情況還真少有。
那么,ChatGPT到底能在車企勝任什么崗位,讓車企蜂擁而至?車企要為“人才”ChatGPT付多少工資?
01車企正大力引進“人才”
車企正千方百計地引入“人才”ChatGPT:
有想自己全方位打造的:
2月17日,毫末智行宣布自動駕駛認知大模型正式升級為DriveGPT,也就是車界的“ChatGPT”。毫末智行CEO顧維灝表示,此番入局是因為ChatGPT“正中下懷”:ChatGPT技術思路和自動駕駛認知決策的思路一致。先前的人駕自監(jiān)督認知大模型就是為了讓自動駕駛系統(tǒng)能夠學習到老司機的優(yōu)秀開車方法,然后穩(wěn)定地輸出最優(yōu)解。
(圖源:毫末智行官方)
目前,毫末智行已有相關案例表明ChatGPT的應用價值:在掉頭、環(huán)島等困難場景中,應用ChatGPT相關技術可將通過率提升30%以上。
除了毫末智行,更多的車企打算向“MCN機構”百度借聘。
首先是百度的“親生子”集度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一個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
2月14日,集度宣布其汽車機器人將融合百度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打造全球首個針對智能汽車場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體驗,支持汽車機器人實現(xiàn)更全面的交流:集度CEO夏一平表示,ChatGPT可能帶來的是車內交互效率的提升,交互場景將變得更加全面化。
兩天之后,嵐圖、愛馳、紅旗、長城扎堆向百度“要人”,官宣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對外說辭與集度“查重率”極高:打造基于智能汽車場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體驗。
一時間,大家的做法是——跟上就對了,管不了差異化的定位。
而在這之中,長城汽車玩得最花。
既有自己旗下生態(tài)品牌毫末智行打造車界的ChatGPT——DriveGPT,又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預推產(chǎn)品,還搞了把明晃晃的營銷:長城汽車利用ChatGPT的“官方”回答為自己打廣告。
這架勢,車企似乎要認真了。
02ChatGPT的CV上能寫些什么?
那么,ChatGPT的簡歷上到底寫了啥,讓車企一股腦地沖進來?我們不妨為ChatGPT制造一個簡略版的CV。
以上是ChatGPT的基本信息,基于ChatGPT特質考慮,ChatGPT大致有兩大職業(yè)方向:
一是“坐班”,參與到公司的內部管理、內容策劃部門之中;
二是“上車”,參與到某些智能板塊甚至是更高階的自動駕駛之中。
24小時待命、工作效率高等常人不能具備的特質,讓ChatGPT在“坐班”這類高標準、低創(chuàng)新度等內部管理崗位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例如法務助理崗位,下班時間突發(fā)合同糾紛需要快速給出應對措施,24小時待命的ChatGPT能夠立即依靠強大的資料庫,快速整理出糾紛相對應的所有條例,而下班時間的打工人一是無法隨叫隨到,二是人工搜索,信息搜集速度慢且未必完全。
并且現(xiàn)階段,ChatGPT已具備“上崗資質”,在一場司法考試中能夠打敗83%的人類。
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些許“更聰明”的特質,ChatGPT也能在較高創(chuàng)新度的品牌策劃崗位,像模像樣地整出一套方案。
在網(wǎng)易汽車創(chuàng)立的一次汽車策劃項目中,ChatGPT能夠完成從命名、Logo、概念車模型、到發(fā)布會新聞通稿等文字與圖片支持工作:
(ChatGPT命名及Logo設計 圖源:網(wǎng)易汽車)
(ChatGPT發(fā)布會新聞稿撰寫 圖源:網(wǎng)易汽車)
而對于ChatGPT“更聰明”這一特質,人們總想著讓其參與到更“偉大”的事業(yè)之中(也就是目前車企們的愿望):ChatGPT將不會止步于純文本與純圖片對話,而是能夠“上車”成為智能座艙交互助手,甚至參與到自動駕駛之中。
對于“更聰明”這一點,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ChatGPT推出僅兩個月后,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戶已經(jīng)突破了1億,成為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無疑得到了大部分的認可。
故對于汽車智能座艙語音助手這一崗位,ChatGPT相對于其他“小X”們,有著階段性的領先優(yōu)勢:除了簡單的天氣、路線、功能問答,也能進行聊天,并且記住用戶的駕車習慣,而目前大部分競爭對手進行三-五輪對話后,就忘記之前說過什么。
除此之外,ChatGPT“表示”,自己可以作為車機使用,通過 API 接入自動駕駛系統(tǒng),為車輛提供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對話處理等功能。
而現(xiàn)階段,車企們的期待是,ChatGPT能“聰明絕頂”,成為自動駕駛背后的“大腦”,對此ChatGPT也展現(xiàn)出其較大“潛力”:
根據(jù)知乎博主我是路頭new的實驗顯示,ChatGPT目前能夠完成部分自動駕駛任務,即“和人一樣”協(xié)助生成自動駕駛模擬場景:
(ChatGPT模擬場景構建 圖源:知乎博主我是路頭new)
也就是說,目前的ChatGPT能夠24小時全年無休進行試車場景提取,語義級別仿真場景生成,仿真場景泛化等功能,大大減少其他同事的工作量。
由于目前ChatGPT對汽車領域還“涉世尚淺”,某汽車行業(yè)分析師認為其未來能夠勝任包括但不限于:
四份簡歷附件已填寫完畢,Boss拋出橄欖枝,ChatGPT便能上崗。
03“人才”ChatGPT,物美價廉?
類ChatGPT們蓄勢待發(fā),簡歷已然放置到Boss面前,車企首先要做的,便是衡量類ChatGPT“值不值”。
對于“坐班”相關崗位,類ChatGPT最具性價比:
優(yōu)于人類的是,類ChatGPT能夠24小時待命并同時處理N倍數(shù)據(jù),更高效地、“毫無怨言”地完成dirty work,為公司去去水。
且成本是可控的:百度文心一言收費情況+員工N+1賠償+類ChatGPT對于算力的耗費。
目前已然有公司“辭舊迎新”:近日,一家新媒體公司的老板發(fā)現(xiàn)ChatGPT也能夠完成部分文案內容之后,裁掉了內容團隊40%的員工。
而對于“上車”相關崗位,類ChatGPT越“聰明”,性價越低:
拿智能座艙語音助手來說,“人才”能為公司實現(xiàn)的價值是,在ChatGPT風口,借助“科技與狠活”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從而提振銷量。
而在實現(xiàn)過程中,成本較難掌控,除了以上崗位的成本之外,還需要:
如此一來,價值提升有限,隱性成本難以估量。
而對于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性價比無法衡量: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先來看看類ChatGPT能夠為自動駕駛帶來什么價值。
目前,在自動駕駛領域決策規(guī)劃的實現(xiàn)上,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采用基于規(guī)則的方式。但基于規(guī)則的系統(tǒng)難以應對極端的corner case(想象不到的情況);故需要借助基于強化學習的系統(tǒng),彌補長尾應用場景。
但該方法論具有致命的弱點。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工程系主任楊強表示:強化學習缺乏反饋機制,例如AlphaGo下圍棋,反饋是直到最后一步才知道輸贏。也就是說,出了問題找不到源頭,只能不停地投喂數(shù)據(jù)、迭代更新模型,以“聽天由命”的姿態(tài)獲得期望的輸出結果,基于強化學習的決策規(guī)劃系統(tǒng)也遠遠未達到成熟。
而ChatGPT利用的人類反饋強化學習(RLHF)技術,能夠根據(jù)駕駛員的實時反饋做出決策修正:人類司機的每一次接管,都是對自動駕駛策略的一次人為反饋。
也就是說,ChatGPT能夠讓決策模型“事事有回應”,從而推動模型越來越像一個老司機,這是車企們夢寐以求的。
但再造一個ChatGPT,耗費難以想象:
ChatGPT的成功,依托于算法+數(shù)據(jù)+算力的共同發(fā)力。而單拿數(shù)據(jù)一項來說,據(jù)國盛證券研究所測定,成本耗費就已無法估量:
1)訪問階段:初始投入近十億美元,單日電費數(shù)萬美元。
2)訓練階段:公有云下,單次訓練約為百萬至千萬美元。
(GPT-3訓練成本估算 圖源:國盛證券研究所)
而目前唯一想打造車界ChatGPT的毫末智行,想要達到ChatGPT的水平,在算力、算法、數(shù)據(jù)上還都有著不少差距:
雪上加霜的是,相比于ChatGPT,車企還要付出的額外成本包括但不限于:ChatGPT目前僅僅是文字交互,汽車需要語音、圖片、視頻等多模態(tài)交互,數(shù)據(jù)訓練成本更高。
毫末智行目前的希望是,模型一致,進階路線、技術路線一致,且有一定的數(shù)據(jù)儲備:自動駕駛產(chǎn)品量產(chǎn)第一、長城汽車每年百萬銷量,算力也開始擴建。
同時,對于這一孤軍,有兩大利好消息:
沒有相關儲備的車企,正依托“MCN”百度力量,大概率會選擇讓ChatGPT“坐班”,以高性價比路線搶奪ChatGPT風口。
而在三個方面都有些許儲備的毫末智行,選擇了“上車”,向死而生。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語音識別 汽車行業(yè) 自動駕駛系統(tǒng)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