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 日,京東方發(fā)布了 2022 年年報,全年實現(xiàn)營收 1784.14 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75.51 億元,同比下滑 70.91%。一周前,TCL 也發(fā)布了 2022 年年報,全年營收達 1665.5 億元,同比增長 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2.6 億元,同比下滑 97.40%,經營現(xiàn)金流凈額 184.3 億元。
但兩家國產面板廠商去年的「成績」,已經算是優(yōu)等生了。過去一年,受消費電子終端市場持續(xù)萎靡的直接影響,全球顯示行業(yè)面臨持續(xù)下行,液晶電視面板更是經歷了史上最長的 15 個月價格下行周期,直到去年 10 月才開始止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消費者來說,好處在于越來越多中端產品也能用上更好的屏幕,但在漫長的產業(yè)寒冬之下,絕大部分面板廠商都在承壓經營。各家先前發(fā)布的財報也顯示,大部分面板廠商去年都在虧損。
知名日本面板大廠 JOLED 甚至在今年 3 月 27 日宣布,因持續(xù)虧損以及過高的負債,正式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同時據(jù) CINNO Research 數(shù)據(jù),2022 年全球面板出貨面積同比下降 7%,出貨量同比下降超過 8%,疊加面板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預估全球面板企業(yè)的生產產值同比下滑了 23%。
日本面板勢力的進一步萎縮,以及全球面板市場的震蕩,同時也為國產面板廠商顛覆原本的格局提供了新的機遇。不過在進入 2023 年之后,京東方和 TCL 華星,乃至整個國產面板行業(yè),又在走向何方?
全尺寸和大尺寸,還有 Mini-LED
2022 年,京東方繼續(xù)問鼎了全球第一大 LCD 面板廠商,同時智能手機柔性 OLED 面板出貨量也保持在國內第一、全球第二,此外還在車載顯示出貨量及出貨面積上均坐上了全球第一的寶座。TCL 華星則在大尺寸面板上繼續(xù)領先,55 英寸和 75 英寸面板份額位居全球第一。
而據(jù)洛圖科技發(fā)布的《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市場出貨月度追蹤》,從 2023 年 1 月起,全球十家液晶電視面板廠變八家。三星顯示和中電都在去年陸續(xù)退出了液晶面板市場,剩下的八家面板廠商為:京東方、TCL 華星光電、HKC(惠科)、群創(chuàng)、彩虹光電、友達、夏普、LG 顯示,中國公司包攬了前 6 家。
在經歷 2022 年的寒冬之后,面板市場的競爭程度實際上越加激烈,這意味著各家廠商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包括對產線和產品的結構性調整。
TCL 在年報中就表示,今年將在保持 LCD 大尺寸領域規(guī)模領先優(yōu)勢的同時,持續(xù)發(fā)力中小尺寸領域,加快業(yè)務從大尺寸顯示向全尺寸顯示的轉型升級。實際上,去年 TCL 華星就在廣州和武漢分別擴大了中小尺寸面板的產能,并且更偏向中高端產品:
當 TCL 在加快從大尺寸到全尺寸的轉型升級,京東方作為全尺寸面板的龍頭,2023 年反而在繼續(xù)加強液晶電視面板的大尺寸化,計劃將增加 55、65、75 英寸液晶面板的出貨量。
這種變化并不意外,在這一輪 LCD 面板的漫長寒冬之中,大尺寸面板等高附加值產品「抗風性」更強,也更快止跌回升。群智咨詢液晶面板價格風向標顯示,今年 4 月顯示器和筆記本的液晶屏價格預估環(huán)比持平,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則將繼續(xù)全線上升。
TCL 年報也指出,大尺寸業(yè)務具備顯著的相對競爭力,伴隨大尺寸面板需求的增長及價格的快速反彈,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率先修復。
除此之外,不管是 TCL 還是京東方,也都在繼續(xù)發(fā)展 Mini-LED。今年 2 月,京東方投資 290 億元的 6 代 LTPO 技術新型顯示器件產線項目已經開工,主要負責生產 VR 顯示面板、Mini-LED 直顯背板等高端顯示產品,預計 2025 年量產,設計產能為 50 千片/月。
不過,京東方和 TCL 華星光電同時也看到了,OLED 給顯示產業(yè)帶來的持續(xù)性變化,除了嚴控 LCD 方面的投資,都將 OLED 技術視為未來幾年的關鍵所在,持續(xù)尋求 OLED 面板全球份額的擴大。
繼續(xù)擴大 OLED 份額,尋求彎道超車
按照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本周的業(yè)績說明會上的說法,去年京東方 OLED 面板出貨量接近 8000 萬片,今年的目標是達成 1.2 億片。
最近兩年,消費電子產品終端市場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在于,不同品類不同價位的產品中都在持續(xù)普及 OLED 屏幕,包括顯示器、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筆記本電腦等,甚至還有汽車。國際 OLED 協(xié)會表示,到 2023 年 OLED 面板出貨量預計將達到 10.7 億塊,占智能手機的 84%。
最直觀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主打性價比的中端手機越來越多采用柔性 OLED 屏幕;另一個是包括屏幕供應鏈咨詢公司 DSCC 在內的多個消息源都指出,蘋果 iPad、MacBook 產品線也將從 2024 年起逐步轉向 OLED,iPhone、Apple Watch 等產品線更早已是 OLED 面板的主要買家之一。
去年,TCL 華星武漢的 6 代柔性 OLED 面板線二期、三期持續(xù)推進,OLED 折疊屏、屏下攝像 OLED 屏等均已量產交付。而京東方從 2021 年年底就開始為 iPhone 12 系列供應柔性 OLED 屏幕,2022 年還陸續(xù)為榮耀 Magic V、OPPO Find X5、vivo X90 系列、華碩 Zenbook 17 Fold 等旗艦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提供了柔性 OLED 屏幕,全年柔性 OLED 面板出貨量逆勢增長。
3 月 30 日,市場研究機構 Omdia 發(fā)布報告顯示,2022 年中小型尺寸(9.0 英寸及以下)AMOLED 的整體出貨量為 7.62 億,其中三星獨占了 65%市場份額,京東方占比達 12%,超過 LG 顯示位居第二,分析師預計京東方在未來幾年將逐漸縮小與三星在中小型 AMOLED 屏的出貨量差距。
但在大尺寸 OLED 上,LG 顯示的 W-OLED 幾乎統(tǒng)治了整個市場,印刷 OLED 技術則被視為打破這種統(tǒng)治的關鍵。不僅如此,印刷 OLED 技術也能幫助國產 OLED 繞開關鍵設備 OLED 蒸鍍機——三星「交好」的日本佳能 Tokki 壟斷了全球 95%的高端真空蒸鍍機,OLED 第 8.5 代蒸鍍機單臺價格甚至超過了 30 億元人民幣,比 ASML 的頂級 EUV 光刻機還貴。
OLED 蒸鍍機的關鍵問題在于:高昂的成本,以及三星在關鍵設備上對國產 OLED 發(fā)展的制約,或者說「卡脖子」。前文提到的 JOELD 公司,就傾力押注了低成本的印刷 OLED 技術,TCL 華星光電此前還與 JOLED 進行了合作,將其作為未來大尺寸 OLED 量產技術的主要開發(fā)方向。
據(jù)第一財經報道,TCL 表示,之前與 JOLED 的合作已經驗證了印刷 OLED 產業(yè)化的可行性,至于 JOLED 破產的影響有限。在前幾天剛結束的 2023 國際顯示技術大會上,TCL 還重點展示了全球首款 65 英寸 8K 印刷 OLED 顯示器。
相比之下,京東方反而更傾向于多方押注,沒有對哪一種技術方向有明顯傾向,在印刷 OLED、蒸鍍 W-OLED 等技術方向上均有相關技術布局。京東方的「舉棋不定」某種程度上也能理解為,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和家底等待不同技術路線競爭的明朗化。
但顯然,其他國產面板廠大都不存在這種選項,要么專心撐過 2023 年尚不明確的恢復期,要么就要在京東方都不看好 LCD 投資的背景下,集中力量找到 OLED 下一階段發(fā)展的關鍵方向,然后走下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