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最初被叫作“紙鳶”,人們在紙鳶上加了竹笛,當竹笛被風一吹后,就會發(fā)出“嗚嗚”的聲響,就好像是箏的彈奏聲,于是人們就改稱為“風箏”了。
木鳥
實際上,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風箏是用木材做的。據(jù)說最早的風箏是由戰(zhàn)國時期墨翟制造的。墨翟研究了整整3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上У氖?,木鳥飛了一天,就壞掉了。
后來,墨翟就把制風箏的手藝傳給了他的學生魯班。而魯班使用竹子做木鳥,而且他制作的木鳥可以在空中飛翔達3天之久。
用于軍事
風箏問世以后,最初人們主要是用它來傳遞信息的。不過,風箏在軍事上也有其用途。
比如說,項羽被困在垓下時,韓信就曾派人用牛皮做成風箏,并把竹笛放到風箏里。當風箏在天空上飛時,竹笛發(fā)出聲響,而漢軍配合著笛聲,唱起了楚地的民歌,以此來動搖楚軍的軍心。
在南朝時,梁武帝蕭衍被敵軍包圍在梁國都城中,城內(nèi)外斷絕了聯(lián)系。于是,有人便告訴蕭衍,讓他制作“紙鴉”,并將求援信放在里面。但很不幸的是,這“紙鴉”被敵軍發(fā)現(xiàn)了,并用弓箭把它射下來了。
宋朝時,制成了一種出奇制勝的武器,這就是“神火烏鴉”的鴉形風箏,宋咸平二年的時候,唐福就曾依照風箏的原理,制成了火箭。
除此以外,在北齊的歷史里,有風箏殺人的記載。文宣帝高洋是一個極其殘暴的皇帝。他曾想出了一種稱為“放生”的殺人手段。高洋逼一些人在身上綁上翅膀,從100尺高的塔上跳下去,一個個都被摔死。可見高洋是多么殘忍。
風箏節(jié)
清明時節(jié),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候。因此,放風箏也成為清明節(jié)的習俗之一,所以古時也會把清明節(jié)稱為“風箏節(jié)”。
恰逢清明,祭祖掃墓,為了懷念已故的親友們,古人就會通過放風箏這種方式對已故親友表示慰問。
除此之外,古人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于是他們就會將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寫下來,并把紙放在風箏中放飛?;蛘呷藗冇幸獍岩€剪斷,讓風箏遠遠飄走。
因此放風箏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也成為古代人們節(jié)日辟邪的一種護身符。
娛樂游戲
由于造紙業(yè)的出現(xiàn),風箏改由紙張糊成了,而用紙制作風箏,取材快,成本低,平民百姓也能玩兒得起,因此,風箏就成為了古代人們娛樂的工具。
在唐朝時期,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定,風箏就成了年輕人的嬉戲玩具,而唐朝的兒童不僅能放風箏,而且還可以制作風箏。
在南宋時期,已經(jīng)有放風箏的比賽活動,叫做“斗風箏”的游戲,經(jīng)常在春游時進行,比賽場地在城郊野外。
比賽方法就是人們各自開始放風箏,許多風箏同時升空后,它們也不回避,就是不斷地碰撞,或者風箏線絞在一起,看上就是在互相打斗,互相“割線”。一旦風箏線斷了,就會任其飛去。而線斷的風箏,就淘汰了,最后仍然能保持不斷線的風箏才是勝利者
風箏的飛天探索
風箏除了用于軍事和娛樂之外,古人還運用它進行過科學實驗,探索人類和自然的奧秘。
中國東漢著名天文學家張衡曾就制木鳥升空,探索人類飛天的奧秘。
有一天,張衡見一只飛鳥受傷落地,就急忙為它包扎,但鳥很快就死了。但他仔細觀察鳥的翅膀和形狀,心中就想,能不能造一只木鳥,將機關裝在肚子里,讓它飛上天去。
不久,張衡制作了一只又笨又大又美麗的“大鳥”。鳥身上沾有漂亮的羽毛,特殊機關藏在肚子里,雙眼睜開。張衡把“大鳥”肚中的機關一撥,木鳥就騰空而飛。這時,正被一個喜歡獵鳥的公子看見,趕上去用彈弓打,開始那“鳥”有點搖擺,然后越飛越快,一直飛了三里多路,就從空中掉了下來。“鳥”肚子摔破了,里面的機關啥的都摔壞了,結(jié)果就失敗了。
又比如說,明代有一個叫萬戶的人。他就試圖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升空,而他坐在椅子上,雙手各持著一個大風箏,并讓其他人用繩子把自己捆在椅子上,進行了一次飛天試驗。
但是結(jié)果就是連人帶椅一起沖進了山霧中,消失不見了。萬戶肯定是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敢于為科技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風箏的吉祥寓意
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風箏的滲透著我國民族傳統(tǒng)和民間習俗,從明清時期的傳統(tǒng)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它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
風箏上繪畫一些吉祥圖案,一般是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或者是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
還有因諧音而繪畫圖案,比如說,蝙蝠與“遍福”、“遍富”諧音,把它作為象征“福”的吉祥圖案。所以,明清時期以蝙蝠為圖案的風箏是很常見的。
祝福喜慶的圖案也隨處可見,比如“連年有魚”、、“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等。
還有,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那么,像松柏、仙鶴靈芝等這些圖案也會有很多。
可見,在古代,風箏的用途是十分廣泛的。而放風箏也是古人在清明時節(jié)的保健運動,娛樂活動。即使在今天,放風箏這種活動仍十分流行,受大眾所喜歡。
關鍵詞: 風箏的由來和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