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蛇添足,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二》,原意是畫蛇時給蛇添上了腳,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兒,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gòu)事實(shí),無中生有。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在祭完祖后,準(zhǔn)備將祭祀用的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但是人很多,這一壺酒該怎么分呢?最后有人提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看誰畫的快,畫的好,就把這壺酒給誰。
有個人畫的很快,最先畫好了,端起酒壺就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別人還沒有畫好,有些洋洋得意。想要顯示自己的能力,就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jīng)畫好了。那人就把酒壺奪了回去,說:你是沒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么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是我,不是你。
后來,人們就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了“畫蛇添足”這句成語,比喻有的人自作聰明,常做多余的事情,反而把事情辦糟了。比喻節(jié)外生枝,多此一舉。
畫蛇添足這個成語也告訴我們做事不可多此一舉,否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shí),實(shí)事求是。另外,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biāo)和要求,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過于盲目的樂觀,可能會導(dǎo)致失敗。
關(guān)鍵詞: 畫蛇添足的意思告訴我們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