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要注意什么
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低血壓是指血壓由正常較高水平突然下降,其主要表現為暈厥與休克兩大臨床綜合征;而我們經常所說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可能由內分泌功能紊亂、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營養(yǎng)不良等所致,其中也包括體位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fā)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很多低血壓患者都伴有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睡眠不良、胃口不好等癥狀,但也有人無明顯不適。專家介紹,出現這些癥狀的主要原因是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huán)緩慢,人體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yǎng)的供應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同時,人體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也受到影響。
不但如此,長此以往,我們的身體可能還出現其他功能下降,如視力、聽力下降,誘發(fā)或加重老年性癡呆,跌倒導致骨折發(fā)生,心情壓抑等情況經常發(fā)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貧血可能引起眩暈,低血壓也有眩暈癥狀,此外,兩者還有面色蒼白、全身乏力、頭昏等相似之處,所以很多人認為低血壓一定就會貧血,但專家表示,兩者從病因、基本病理變化、病情的緩急以及治療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為一談。貧血屬于血液系統疾病,通常是指血液中紅血球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低于同年齡和同性別正常人的最低值。貧血病人的血壓可以正常,也可以合并發(fā)生低血壓或高血壓狀,它與血壓的改變并無直接聯系。而血壓是心臟排出血液時對周圍動脈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它主要由心臟的收縮力、血管的彈性以及在循環(huán)系統中流動的血液量來決定的。
低血壓確實更需要平時的注意,低血壓的人平時可以多吃點肉,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還有鐵的食物,像牛奶啊,瘦肉啊都可以多吃一些,還有就是不要搞得自己太累了,適當的休息一下,還有就是多吃一些補血補氣的食物,沒事可以燉點雞湯給自己喝,不要吃一些寒涼或者涼性很重的食物,要少吃醋。
低血壓如何預防
1、 增加營養(yǎng)
保證營養(yǎng)的均衡,經常吃一些有利于調節(jié)血壓的食物。比如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像動物肝臟、蛋、奶等。此外,適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壓。
2、適當增加枕頭的高度
很多人晚上睡覺都喜歡睡比較軟、比較低的枕頭,低血壓患者可以在睡覺的時候,適當地抬高你的枕頭15~20度,可以降低腎動脈壓并增加血容量。
3、 勞逸結合
不要過度疲勞,“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總是繃緊神經生活,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生活中要盡量改變緊張、匆忙的模式,提高生活情趣,經常參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團活動。偶爾有時間,要適當地到處轉一轉,游覽一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爬山也是一項不錯的運動,可以調節(jié)血壓,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