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護理不好,不僅影響患者的晚年生活,還會引起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如何: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給患者及子女帶來諸多不便。所以,老年性高血壓者的日常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高血壓病老人該如何護理呢?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老年人心理脆弱,易將高血壓與中風、心肌梗塞等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心情易處于惡劣狀態(tài)。因此應該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予以必要的解釋和安慰,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藥物治療是老年人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手段。老年人心血管調節(jié)功能減退,降壓藥物應盡可能口服,逐步降壓,防止血壓驟降而產生心、腦、腎的供血不足,下面來看看什么是高血壓吧!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huán)境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在整體人群,血壓水平隨年齡逐漸升高,以收縮壓更為明顯,但50歲后舒張壓呈現(xiàn)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加大。
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腦、腎靶器官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調整,目前認為同一血壓水平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病的危險不同,因此有了血壓分層的概念,即發(fā)生心血管病危險度不同的患者,適宜血壓水平應有不同。血壓值和危險因素評估是診斷和制定高血壓治療方案的主要依據(jù),不同患者高血壓管理的目標不同,醫(yī)生面對患者時在參考標準的基礎上,根據(jù)其具體情況判斷該患者最合適的血壓范圍,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推薦使用24小時長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除評估診室血壓外,患者還應注意家庭清晨血壓的監(jiān)測和管理,以控制血壓,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
高血壓如何降壓
1、加強運動
高血壓病人應該適當?shù)淖鲆恍┻\動,通過運動改變血流的速度,是可以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并且還有降血壓的作用。可以做一些例如倒走、太極拳之類的不太劇烈的運動。
2、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平時要避免情緒大起大伏,對人對事要心平氣和,保持心情舒暢,這些對控制血壓都有一定的作用。
3、常測血壓
高血壓病人應該經常測量血壓并做記錄,因為就診時醫(yī)生可依據(jù)血壓的高低情況來調整降壓藥的品種與劑量。
4、戒煙限酒
酒的問題依舊是老生常談,能戒最好,如果戒不了一定要控制飲酒量,男生每天不超過25克酒精,女生不超過15克酒精。
5、合理飲食
飲食中過多的鈉會使血壓升高,而鉀卻是降壓神器,它能對抗鈉的升壓作用,從而具有降血壓的作用,所以“低鈉高鉀”可以說是高血壓飲食的核心。每天鈉的攝入量要小于6000毫克,這個數(shù)量既包括炒菜鹽、也包括其他調味品及來自于加工食品中的鈉,所以高血壓患者在選擇加工食品時一定要留意食品標簽中鈉的含量。每天鉀的攝入量要達到3600毫克,這個量不是那么容易實現(xiàn)的,所以在每天的食物構成中是需要精心搭配的。合理的飲食可以輔助降壓4-14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