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現(xiàn)在南京的年輕人可能根本不曉得,六十年前的冬天,老南京人曾經用棉線陀把棉花捻成棉線的往事,有些人可能聽都沒聽說過棉線陀這個詞。
棉線陀的下端像半個木頭做的荸薺,平面朝上,上面黏一根二三十厘米長的細竹筷,筷子離頂高頭大概一厘米的地方用鋼絲鋸鋸一個不很深的小缺口,專門用來拴棉線。
冬天,老南京的大媽們會在一個向陽背風的落地,邊曬太陽邊捻棉線,滋如歹呢!只見她們左手心握一團棉花,先用右手的大手指頭和食指輕輕地拽出一點棉花把它捻成線,邊拽邊用手指頭捻,捻到一定長度時就會把它拴在棉線陀高頭,接著用左手的手指頭一邊不斷往外拽棉花一邊用手指頭捻,右手轉棉線陀讓它給棉線上勁。也有的會把棉線陀放在大腿上用右手心往前一搓,同樣是讓它轉起來,這樣一邊轉一邊左手也在往外不停地拽棉花,很快,在她們的巧手下棉線越來越長,這時她們會站起來,棉線陀的下端幾乎接近地面,而她們的手也舉得高高的,這樣捻成的棉線更長一點,接下來把捻好的棉線斜著繞在竹筷子上就成功了。
這些棉線可以織衣服、織襪子、織手套。現(xiàn)在五六十歲的老人可能很多人都穿過這種棉線織成的衣物。遺憾的是,現(xiàn)在想找個棉線陀看看恐怕都找不到嘍!楊慶仁
關鍵詞: 現(xiàn)在南京 根本不曉得 六十年前